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三个突出”守护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9-25 17:37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区生态环境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道路上,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质量、提升监督执法效能、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以“三个突出”硬举措,推动构建良好“营商”软环境,促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奋力书写美丽渝中建设绿色答卷。

一、突出审批优化,为政务服务增“质”。一是事项清单化。落实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事项负面清单依申请办理类政务服务事项均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依托渝快办实行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承办生态环保领域服务事项15,动态调整更新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时认领实施清单152项。二是审批高效化。推行同类型项目“打捆”审批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加速项目落地。采取信用承诺+容缺办理”简化环评流程,审批环评项目8个,对“新申请及重新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等4个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三是管理规范化。对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发布行政许可办事指南,规范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转办、反馈流程动态更新建设项目管理名录,及时反馈不纳入环评管理项目。建立“好差评”回访机制,近三年好评率保持100%

二、突出监管创新,为执法监督增“效”。是环保执法更“柔性”。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分类、差异化监管,守法者无事不扰、违法者利剑高悬。纳入清单企业56家,发放帮扶意见指导书100余份。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15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不予处罚2个违法当事人免于行政处罚。二是污染防治重“智慧”。聚焦“餐饮油烟智管”和“医废智管”两项核心业务,加快编制需求、场景、改革“三张清单”,探索“一件事”集成协同场景优化渝中智慧环保等平台,协同推进“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三是安全保障有“章法”。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将98家企事业单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动态更新危险废物“五个清单”。推行“执法+专家”执法模式,书面函告2家企业存在污染治理技术安全隐患,跟进督促整改。

三、突出信用建设,为企业发展增“信”。一是为行业立“信”。依据归集信用信息,为150余家信用良好企业出具守法证明,帮助企业评先评优、上市融资;指导中煤湖北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失信企业成功修复信用。推广“信易贷”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二是让公众知“信”。健全环境信用信息公开,规范设置生态环境局子网站,动态更新政务信息、政策发布等相关环境信息40余条生态环境领域“双公示”信用信息上报率、及时率、合规率均达100%三是促企业守“信”。组织开展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行动,对注册在区的19家环评单位、90余名环评工程师开展专项检查,现场抽查环评报告100余本。结合日常执法、“以案释法”等普及诚信教育,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1次,签订信用承诺书47家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