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健康中国渝中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区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2-05-20 10:28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健推委办〔2022〕2号

各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参照《关于印发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健推委办〔20223号),结合我区实际,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编制了《2022年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

2022520


健康中国渝中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历届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  “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为统领,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首要,以健康促进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十五项专项行动,做好重点指标特别是核心指标的监测评估,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拓展巩固行动成果,确保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力争健康中国渝中行动走在全市前列。

一、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渝中行动落地落实

(一)强化协调推进。召开2022年度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委员会会议,审议20192020年试考核结果和本年度工作要点、总结2021年工作;召开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议,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召开工作调度会议,通报反馈20192020年试考核成绩。

(二)组织健康中国渝中行动专项培训。组织各相关领域专家,对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的工作要求、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指标、主要任务进行培训和讲解。

(三)推动推委会各成员单位落实健康中国渝中行动。适时召开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工作会,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各项举措,提升群众感受度。

二、规范管理,强化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监测考核

(一)完善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监测评估体系。组织专家在前期搭建的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监测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指标定义和获取方法,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采取多种形式对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二)健全健康中国渝中行动考核评价机制。在试考核的基础上,健全健康中国渝中行动考核评价长效机制,采用现场调研、抽查暗访、第三方考核等方式,对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三)建立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督查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推进情况,不定期印发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工作简报,动态反映各部门的工作经验及存在的不足。

三、营造氛围,多种形式宣传健康中国渝中行动

(一)加大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各专项行动宣传力度。利用卫生日、节假日等相关时间点,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结合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各专项行动工作,协调各牵头部门(单位)开展有仪式感的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好健康中国渝中行动政策宣讲和解读。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通过政府官网、“两微一端”等各种渠道,发布专项行动相关知识科普推广。适时组织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系列巡讲活动。

(三)营造健康中国渝中行动良好氛围。收集挖掘开展健康中国渝中行动的优秀素材,打造经典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四、制定印发相关政策文件

(一)制定印发《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实施方案(修订版)》。

(二)制定印发《  健康中国渝中行动2021—2022年考核实施方案》。

(三)制定印发《健康中国渝中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

五、扎实推进重点工作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 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工作目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7%

工作措施:广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健康知识与技能。建立完善全区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

工作目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于7%

工作措施: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制定食品营养标准体系。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工作目标:全区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不少于9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1%及以上。

工作措施: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

4.实施控烟行动。

工作目标: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30%及以上。

工作措施: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加快推进控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推进医院、学校、机关全面禁烟。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工作目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80%及以上,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工作措施:重视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广泛宣传成人平均健康睡眠时间,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工作目标: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

工作措施:持续开展创建美丽医院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加大饮用水工程设施投入、管理和维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备配置,加强废弃物分类处置管理。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工作目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3‰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保持在8/10万及以下。

工作措施: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做好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继续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项目。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工作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降低0.5个百分点。

工作措施:持续推进“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强化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控。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工作目标: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逐年下降。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和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覆盖率均保持100%;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均达90%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5%及以上。

工作措施:开展健康企业创建,建成职业健康信息化管理网络;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加大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工作目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分别不低于8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80%及以上。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工作措施: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服务体系,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老年宜居环境。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工作目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

工作措施:普及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引导居民实施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

工作目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

工作措施: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工作目标: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

工作措施: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

工作目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9%及以上。

工作措施: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肾脏损害、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延缓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工作目标: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控制在1%以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工作措施:引导居民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