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窗口区建设工作动态》第1期

来源:区政府外办 发布时间:2021-02-05 17:09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综合信息】

121日,区政府组织召开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工作推进会区政府外办汇报了全区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口区工作整体推进情况,并就2021年工作征求意见。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等二十多个单位参加并结合工作职责汇报国际交往窗口区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及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2020年,渝中区紧扣“建设中心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定位,充分发挥外事资源富集优势,一手抓防疫工作,一手抓对外开放,坚决贯彻党管外事政治要求,全面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聚焦顶层设计,进一步凝聚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建设合力;聚焦提升参与国际事务水平,搭建国际交往合作平台;聚焦强化双多边合作基础,提升国际影响力;聚焦国际交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区域国际化服务保障能力,全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市区高质量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会上,邓光怀副区长要求各责任单位:一是要严格按照《渝中区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三年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重点任务及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整体工作落地见效。二是要充分发挥渝中母城文化、开放资源、总部经济等优势,持续深入推动窗口区建设。三是要立足工作实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开放平台、壮大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优化开放环境,不断提升渝中影响力和美誉度,把渝中建设成为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

工作动态

2020年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工作部门推进情况

■区政府外办:聚焦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组织等高端资源不断聚集持续举办外国领事机构新春工作联谊会,创新举办2020“合作创新·共赢未来”开放发展论坛和“驻渝蓉领事机构渝中行活动”。圆满完成澜湄合作第十次外交联合工作组新加坡、哥伦比亚驻华大使来渝访问等15场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跟进白俄罗斯驻渝总领馆落户事宜,选址和装修等提供相关服务,白俄罗斯驻渝总领馆于128日开馆12家外国驻渝总领事馆全部集聚渝中区成立“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为成渝两地以及中西部领事机构、国际商务机构等来渝工作提供临时性会议、公务、商务活动场所和配套服务。二是聚焦强化双多边合作,渝中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联合外国驻渝领事机构举办乌拉圭当代艺术展重庆·埃塞俄比亚咖啡周等经贸、人文交流活动26场。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疫情发生之初,积极协调争取到韩国外交部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及时送到渝中抗疫一线。海外疫情爆发后,通过驻渝领事机构和驻华大使馆分别向意大利、乌拉圭、白俄罗斯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锦江区委外办、青羊区委外办工作对接,与四川省眉山市外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资源共享、活动互助的外事工作机制;举办外国驻渝蓉领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中行活动,邀请外国驻渝蓉领事机构、境外驻渝机构、外国商协会及外资、外经、外贸企业等涉外机构“走进渝中”,开展多双边合作和项目对接三是聚焦建立梯队盘活资源,活化利用涉外历史文物初见成效。联合区城管局、区文旅委、区鹅岭公园管理中心组成考察团,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考察调研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积极推动鹅岭公园文化展陈工作。争取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出资18万余元,完成鹅岭公园苏军烈士墓保养维护工程编印《渝中区开放历史建筑旧址集》《渝中区参观考察点简介》,为开展对外交往工作,争取更多外事机构、国际组织落户渝中提供文化支撑。

■区发展改革委:一是加强重大战略谋划。将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建设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渝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统筹推进二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牵头举办首届重庆解放碑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友邻城区领导和市、区企业代表370余人参加,30余家新闻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全方位报道50余条(次)。市领导出席并向我区授牌“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渝中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三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成立渝中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印发渝中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加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区教委:一是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推荐11所中小学、幼儿园参加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申报工作并成功立项。二是接收外籍学生,服务开放大局。推荐大坪小学、曾家岩小学四十二中学等学校作为国际学生接收学校,目前,全区有市教委批准的国际学生接收学校8所,国际学生接收工作健康有序。三是打造重点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复旦中学、中华路小学和大同实验学校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组织中小学参加第一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活动,展现我区中小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促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区人力社保局:一是加快聚集海归人才。积极发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2020“海归梦·渝之梦”海归人才招聘会。二是做优做强峰会品牌。举办2020重庆渝中人力资源峰会,并首次将峰会纳入重庆市英才大会系列专场活动。锦江区、渝中区人力社保局现场签订《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渝中区锦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协议》。三是加强人力资源行业队伍建设。组织实施辖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聚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优秀、骨干人才,形成我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竞争优势。

■区城管局: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工作。启动公园微更新改造,计划项目总投资1.5亿元。启动对市级保护文物飞阁建筑的修缮工作,对内部展览展陈与区文旅委和区母城文化公司共同进行策划打造。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对外服务质量。对全区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系统进行巡查,修复损坏市政附属设施公共标识牌122处,在朝天门、解放碑区域安装中英“双语”标识路名指示牌41块、安装中英日韩“四语”标识公厕指示牌97,在徐家坡游园入口处设置中英日韩“四语标识牌1处。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人文交流。配合做好匈牙利1848-1849年革命及独立战争172周年纪念仪式以及俄罗斯驻华参赞、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馆总领事等参观接待工作。

■区商务委:一是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外贸进出口加快恢复。在全市率先出台稳三外十条政策措施,加快兑现外贸稳增长、总部贸易、稳三外等市、区政策资金,新增市农产品进出口等外贸企业15家,增量贡献近18亿元,2020年全区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约20%。探索“保税+实体新零售”模式创新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发展,美达实业建设全国首个进口燕窝集散中心,全市首笔保税进口燕窝产品亮相进博会。二是加强创新引领,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区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范围,外卡收单、涉外法律服务、易海根南帝跨境全供应链采购服务外包分别填补了全市金融后台服务、全国法律流程服务、跨境服务设计外包统计空白。全区服务贸易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1.6%,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65亿美元,继续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加强企业服务,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2020年,全区新增三井物产等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93家,全区累计达到1300户,占全市总量六分之一。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其中FDI达到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FDI均为全市第五名。

■区文化旅游委:一是完善国际交往设施。来福士城市候机楼,成功引进来福士洲际酒店,指导推荐JW万豪酒店、解放碑威斯汀酒店创建五星级酒店。有序推进洪崖洞景区、轨道交通李子坝站、长江索道等旅游景点的提档升级。在中英联络处旧址、国泰剧院成功开设艺术咖啡吧、剧社咖啡吧等,完善国际综合配套设施。二是加强城市宣传营销。举办第24届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玩转奇幻山城”线路入选“疫去春来江山多娇”全国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推出渝中区“云上文旅馆”,中英文双语展示渝中旅游精品、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三是优化国际交往环境。积极推进苏联大使馆旧址等文物修缮工程,支持美国大使馆旧址等建成陈列馆对外开放。持续抓好文化旅游行业人才提升,认真开展金牌导游工作室、岗位服务明星等活动,塑造优质的涉国际商务导服团队。

■区交通局:一是改善民生出行。积极配合区住建委等相关部门,在有条件实现“零换乘”的区域稳步推进在区高铁站、轨道交通与公交站接驳换乘系统建设;新增或优化公交线路,做好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工作。辖区所有公交站台均已完成“双语”标识系统改造。二是全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渝湘高铁已正式开工建设,老成渝铁路改造初设获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扩展互联互通能力。朝天门至广阳岛生态观光航线正式开通,航线全长24.5公里,途经江北嘴、重庆大剧院、弹子石老街、朝天门长江大桥、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等15个观光点,对增强渝中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化龙桥街道:一是打造国际化社区宜居环境。整合“红色三岩”革命遗址,兴建红岩公园,推动化龙湖公园提质升级,持续美化社区环境。二是拓展涉外服务功能。设立全市首家涉侨纠纷法律服务中心、外国居民服务站等3个服务平台,配备双语社区工作者4名,全面提升社区国际化服务能力。三是开展传统活动。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节点,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新年新乐会、“手拉手·心连心”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外籍人士参与人数超200人次,有效增进中外居民文化认同。四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引进国际化社会公益组织,邀请外籍人士参与垃圾分类、清洁家园等文明城区宣传活动10余次,形成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