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渝中·重礼之区”第一期—走进会见、会谈

来源:区政府外办 发布时间:2023-07-14 14:21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引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曰:尊敬之心,礼也。

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礼宾”是指国际交往中的礼仪、礼节、礼貌等。渝中区作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集聚全部驻重庆总领事馆,对外交往活动丰富多彩,礼宾工作在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特推出“国际渝中·重礼之区”系列,与各位读者一起学习探讨国际交往中的常见礼宾知识。

第一期:走进会见、会谈

第二期:学习宴请知识

第三期:了解国旗的悬挂


走进会见、会谈

会见是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活动。有政治性的、礼节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事务性会见则指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也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一般说来会谈的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此外,会谈各方的职务通常是对等的。

一、会见座位的安排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也有的会见采用会谈桌形式。

二、会谈座位的安排

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坐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客方如有译员则安排在主宾左侧,其他人按礼宾顺序排列。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三、会见和会谈中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告知对方。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回复,约妥时间。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二)作为接见一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将会见(会谈)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作为前往会见一方的安排者,则应主动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三)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做好必要安排。主人应提前到达。

(四)会见、会谈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如双方人数较多,厅室面积大,主谈人说话声音低,宜安装扩音器。会谈如用长桌,事先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中外文座位卡。

(五)如有合影,宜安排在宾主握手之后、会见之前,合影后再入座。合影一般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人员身份,也要考虑场地大小,能否都摄入镜头。一般情况下,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六)客人到达时,主人可视情在大楼正门或会客厅门口迎候。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

(七)会见会谈开始后,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如允许摄影、摄像和记者采访,也只是在开场白部分或正式谈话开始后的前几分钟,然后均应离开。谈话过程中,无关人员不要随意进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