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小切口”实现“大功能”。在洪崖洞下平台、新华路先后打造“小红伞”“流动+固定”服务站点,组建“1+3+4+N”的服务团队,以“党建+”整合辖区金融、法律、税务等优质资源,提供“七务一全”一站式服务,打造集“党员实践、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文明展示、文旅推介”五位一体开放式基层治理平台和外向型服务型阵地。二是“人流量”释放“正能量”。制定“小红伞”规范化建设标准,创新“收益反哺公益”运行模式,实现自我“造血”驱动。完善志愿者工作制度和服务公约,将50余名党员团员等纳入志愿者“储备库”,去年至今累计接待量超15万人次,协助处理儿童走失、游客中暑等突发事件60余起,收获国内外游客感谢信10余次。三是“网红地”走向“长红路”。联动部门单位定期在“小红伞”开展“党建品牌项目开放日”活动,扩大“小红伞”IP效应。与20余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志愿服务人员介绍,“小红伞”线上程序对各类文旅资源产品的推广,把优质文化、旅游、商业资源串珠成链、联链成网,推动“打卡变刷卡、人气变商气”。
朝天门街道一把“小红伞”服务市民游客“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