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二路社区开展暑期活动。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渝中区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区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利用阵地资源和资源禀赋,不断提升儿童成长空间建设,优化儿童公共服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良好氛围。
借力更新,打造儿童户外游玩场所。中山二路社区积极撬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链接龙湖公益基金会合作开展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成功打造集聚运动、游玩为一体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建立羽毛球场1个,增设乒乓球台4个,跷跷板、动物木马等游戏活动设施4个,为适龄儿童提供了400㎡的活动探索空间,满足社区儿童“玩耍娱乐、亲子互动”等需求。加强社区儿童“微空间”改造,合理利用社区范围“每个角落”植入儿童友好元素,升级打造50㎡的垃圾分类主题游园,在地面铺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飞行棋彩绘图案,在休闲桌椅上喷绘红绿蓝黑标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辖区儿童在游玩中学习垃圾分类基础知识。
注重规划,打造儿童安全出行路径。社区还坚持项目规划“一盘棋”,邀请区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居民代表建言献策,助力中山二路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过程,在改造中积极融入儿童元素,加入适儿化改造项目,增设无障碍设施35个。持续优化儿童出行密集场所步行线路规划,在景德幼儿园门口等儿童密集场所合理铺设100米的“彩色步行道”,强化视觉提示度,打造儿童出行“慢行线”。以满足儿童出行需求为目标,加装“阳光”电梯1部,解决辖区儿童爬坡上坎问题,保障儿童“一键直达”市少年宫、儿童医院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儿童活动场所,实现小区进出无碍贯通。
整合资源,打造儿童文化参与空间。加强社区劳动教育、家风教育、美育教育等场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社区100㎡多功能活动室建立儿童阅读区、科普区、手工区等功能区域,提供丰富的图书等资源。统筹布局“室内+户外”2大空间体系,依托市重庆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市团校等室内阵地,盘活枇杷山公园等户外资源,建设具有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为儿童构筑一个多彩的校外课堂。以满足儿童精神文化需求为原则,利用现有的社区家长学校、青少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等资源,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市少年宫青年教师志愿者组织等,利用市少年宫场地资源,策划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儿童友好活动,为社区儿童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服务。
未来,中山二路社区将继续秉承“从1米高度看城市”理念,以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为目标,聚焦儿童成长空间建设,实施系列适儿化改造,拓展儿童友好活动空间,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