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009283772K/2022-00071 发布机构 渝中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5-25 发布日期 2022-06-08 主题分类 对外经贸合作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渝中府办〔2022〕22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009283772K/2022-00071
发布机构 渝中区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对外经贸合作
成文日期 2022-05-25
发布日期 2022-06-08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渝中府办〔2022〕22号
有效性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中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已经区委第16次常委会、区政府第10次常务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25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中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

前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阶段,渝中区应在全市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重庆面向全球的窗口、名片。本规划根据《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政策文件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是引领渝中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全面开创渝中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渝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从全域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培育壮大开放市场主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优化开放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经济外向度、国际参与度、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

)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等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互联网+高效货运物流供应链体系6项在全市复制推广,落地全国首家二手名表珠宝交易市场、全市首家百亿级全国性金融总部中银金租等重点项目450余个,以不到全市自贸区4%的面积引入约占20%的外资市场主体。中新合作效应充分释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正式揭牌,累计引进市瑞能源等新资企业50家,宜康百龄帮中新智旅等中新重点项目投资超55亿美元,占比均超过全市六分之一。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落地陆海国际中心、一带一路(重庆)智能体验馆等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占比近30%

)开放型经济质量逐步提升。金融、商贸、文旅、专业服务等重点产业开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国际结算资金规模、国际知名品牌数量、国际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新增三井物产、安永等外资重点企业及分支机构425家,外资市场主体保持全市领先,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数量约占全市一半,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8.3亿美元。维纳柯、四联技术等扩大优质消费品、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货物贸易累计达到582.4亿元。德勤华庆商务、帕斯亚等重点服贸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执行额保持全市领先。中冶赛迪、渝欧等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年均对外投资额2400万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市1/4以上

(三)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深化。国际交往中心加速推进新增乌拉圭、白俄罗斯2领事机构,11家驻渝领事机构全部落户解放碑,新增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中国新加坡商会等国际机构、组织驻渝办事处6中智签证受理中心、联合申根国签证中心2个,全区国际组织与机构、签证家数量分别达到14个、13个。累计承办上合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亚信非政府论坛第三次会议、2020中新金融峰会等国际会议、高端论坛40余场次,开展中国西部匈牙利文化节、乌拉圭当代艺术展外国驻渝蓉领团渝中行国际交流活动200余场次,设立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科技、人文、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亮点纷呈。

)开放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分类一窗通办,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不断完善,建立国际税收一窗式服务,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大幅缩短。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中豪、段和段等律所率先在中西部开展聘请外籍律师担当外国法律顾问试点,建立健全对接直达投资目的国的跨境法律服务体系,成立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全市首家涉侨纠纷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化城区建设深入推进,国际酒店、国际社区、国际公寓、国际学生接收学校、涉外医疗服务定点医院公共场所双语标识等配套设施、服务全面改善,有力支撑全区开放发展。

二、面临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放格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逐步调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渝中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生效以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有利于渝中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世界经济大循环,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从国内看,我国将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内陆与沿海联动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为渝中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拓展了更广阔空间,有利于渝中加快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全市看,重庆全方面开放总体布局基本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重大机遇有机叠加,显著增强了重庆在中西部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能力。

从渝中看,目前正处于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主城核心区,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国家级、市级开放平台、试点在我区叠加集聚,金融、商贸等重点产业优势明显,开放型经济市场主体、涉外机构等开放资源富集,为渝中区在全市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渝中区开放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化、本土化深刻调整,国际经贸规则更趋碎片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跨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二是开放型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外资缺乏房地产、工业设备等资金密集型项目的强力支撑;外贸无口岸优势和加工贸易,货物贸易发展潜力有限,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还不充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明显不足;服务贸易额、离岸服务外包总量偏小,有待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三是国际交流合作支撑不足,涉外机构、国际组织数量偏少,高水平国际交往平台较为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展会活动较少。四是城市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产业开放程度偏低,与国际接轨的涉外服务、制度供给不充分,国际化人才支撑不足,缺乏持续、统一的对外城市形象宣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开发开放战略,对标RCEP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新规则,深入实施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构筑开放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开放主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优化开放营商环境五大行动,着力强化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等功能支撑全面提升城区国际化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重庆面向全球的窗口、名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辐射带动。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加大内陆开放方面持续发挥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渝中在西南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

——坚持改革赋能、创新驱动。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开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加快开放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

——坚持内外统筹、陆海联动。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力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加快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壮大发展开放型市场主体,让企业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蓬勃发展、更有作为。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增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快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先行示范区开放平台能级不断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取得新进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建设进入新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贸易结构更加优化,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跨境金融结算、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开放主体不断壮大,六大重点产业开放度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城市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建设取得显著突破。

2035年,全面建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先行示范区,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渝中区经济开放度、城区国际化水平在中西部领先,市场主体、功能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显著提升,开放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标准,对国际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大幅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

专栏1十四五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一、开放平台

1

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数量

6700

10000

2

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20

25

3

中新合作新增重点项目

20

25

二、开放产业

4

实际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23.8

25

5

外贸进出口额

亿元

90.1

120

6

服务贸易额

亿美元

20

30

7

跨境金融结算额

亿元

2378

3500

三、开放主体

8

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

143

200

9

外资企业

1014

1200

10

国际知名品牌

267

500

11

开放合作园区

3

10

四、开放窗口

12

国(境)外政府常驻、代表机构

12

17

13

国际机构、组织

14

29

14

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14

25

15

常驻外籍人员

2000

3000

五、开放环境

16

国际社区、公寓

3

7

17

国际学生接收学校

7

12

18

涉外医疗定点机构

6

7

19

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覆盖率

%

50

90

备注:带【】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  大力提升开放平台发展能级

深化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开放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高标准实施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抢抓RCEP机遇全面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全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争取更多开放政策、开放项目在渝中试点先行,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高质量推进中国(重庆)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深入实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大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力度,切实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深化试点任务复制推广,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全市的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和创新举措落地率95%以上,及时跟踪评估落地成效。争取更大改革赋权,在保税维修、离岸贸易发展、外国医师执业便利化等方面争取更多综合性、一揽子国家授权和重大政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向自贸试验区下放演出经纪机构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审批”“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审批等更多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进一步激发创造潜力和发展活力。开展首创性、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切实将自贸试验区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培育探索保税+”经济新模式、构建干细胞生物技术一体化创新模式、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新模式、培育数字文化出口新模式等10个以上在市级以上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带动重庆数字文化出口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自贸联动创新区,支持化龙桥(重庆)国际商务区申报建设自贸联动创新区,深化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创新区创新联动、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借鉴重庆自贸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综合监管等领域经验做法,提升重庆国际商务区开放发展水平。

专栏2:自贸试验区重点项目

1.探索发展保税+”经济新模式:立足解放碑步行街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创新试点,大力发展“保税+实体零售”“保税+研发”“保税+跨境电商”“保税+离境退税”等保税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国际优质商品供给,助力建设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

2.探索推动干细胞产业发展新模式: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探索构建干细胞生物技术研用新模式,依托张江生物银行、西南干细胞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形成干细胞存储、研究、制备、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干细胞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

3.探索数字文化出口新模式:积极争取网络游戏属地化审批在渝中先行先试,依托帕斯亚等龙头游戏企业,打造集游戏研发、游戏发行、游戏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立足渝中、辐射西部的数字文化出口基地。

4.探索区块链创新应用新模式以创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为抓手,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制定和成果转化,加快制定区块链应用项目清单,着力打造“成渝链”“山城链”等公共服务平台。

5.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新模式:探索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和风险分担机制,联动招商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完善汇率避险需求服务与供给,帮助中小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助推中小外贸企业集聚发展。

二、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发挥星展、华侨、大华三大新资银行集聚优势,拓展中新跨境融资通道,争取开展中新跨境理财合作、中新基金互认、中新票据业务合作等创新试点,加强中新绿色跨境债券、绿色资产跨境转让等绿色金融领域合作,打造中新合作金融服务业产业园,争取承办中新金融峰会绿色金融分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等,吸引新加坡及东盟等境内外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智库、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人才等集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赴新上市取得突破。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发挥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作为全市首批中新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示范园区优势,打造中新数据通道国际路演发布与产业转化中心,拓展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应用场景,深化智慧政务、医疗、文旅等领域智能化应用,探索中新跨境服务贸易与跨境数据有序流动试点。深化健康养老领域合作,支持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以渝中为支点拓展西部市场,依托新加坡商会重庆分会,打造中新大健康服务产业园。深化教育领域合作,依托巴蜀中学嘉滨校区,打造中新智慧教育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发挥中国(重庆)东南亚商务中心资源优势,引入新加坡理工学院、新加坡校长学院等优质教育、人才资源,积极推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3D打印研究院落户渝中,打通中国东盟大学生双向实习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打造中国东盟高层次人才交流中心。做实全国首个市场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以重庆来福士为承载,发挥全国唯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综合展厅桥梁纽带窗口作用,积极争取举办重庆新加坡周、中新金融峰会、东盟企业渝中行等经贸交流活动,搭建中新一站式政企互联互通平台,积极吸引跨国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国际机构、涉外商协会等开放主体入驻,打造成为新加坡企业集聚中心、中新商务活动中心、中新人才交流中心和新加坡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建设成为中新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区和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基地,让渝中区成为新加坡及东盟国家和地区企业来渝投资第一站、在渝发展发大本营。

专栏3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点项目

1.中新合作金融服务业产业园:渝中区、凯德集团共同以来福士B、C栋写字楼为基础,利用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资源优势,聚焦跨境金融服务、外资金融科技、金融教学及研究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吸引新加坡及东盟等境内外金融服务企业集聚,搭建西部地区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2.中国(重庆)东南亚商务中心:以重庆环球金融中心为载体,依托新加坡创汇集团资源优势,吸引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等教育机构、研究院、高端人才集聚渝中,搭建新加坡及东南亚企业开拓西部市场的服务平台。

3.中新数据通道国际路演发布与产业转化中心:充分发挥中新(重庆)信息通信创新合作联盟的渠道和线下服务资源优势,采用线上中新数通综合服务云平台+线下多场景集成化路演服务中心的模式,面向渝新双方的企业、政府机构、代表性区域以及中新数据通道的运营商提供针对性专业服务。

4.中新大健康服务产业园:与新加坡商会重庆分会合作,对原五中院1万方载体进行整体改造,设立中新生物科技大健康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中新康养业交流平台,推动中新生物科技大健康领域产品研发、行业峰会、国际特色专科、城市养老等项目落地。

5.中新智慧教育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依托巴蜀中学嘉滨校区,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中新远程教育、国际课程、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与合作,落地中新未来教育研究院、中新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

三、全面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抢抓RCEP机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立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尤其是与RCEP成员国家的合作,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对接RCEP市场需求,加快设立RCEP贸易促进中心,提供贸易配对、政策咨询、供应链金融等专业服务,助推企业充分运用RCEP规则,积极拓展成员国市场,同时,加快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RCEP成员国优势产业项目落户渝中。发挥陆海国际中心标杆引领作用,打造陆海国际中心立体产业园,引导与东盟贸易服务相关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企业设立总部功能机构,吸引国际经贸组织或分支机构、贸易纠纷解决机构落户,打造观江露台及穹顶天幕,引入华为数字展厅等高品质生活、零售等业态,完善私人银行、私人诊所、国际旅游、国际医疗、出入境服务厅等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争取落地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举办垂直马拉松比赛等有影响力国际赛事。打造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设立,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一路的纽带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探索,打造中国欧盟(重庆)经贸合作产业园;深化渝澳金融、贸易、文旅等领域合作,依托川渝澳门总商会,打造渝澳(葡语系)服务业协同开放产业园。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建设,推动欧洲、RCEP国家的优势产品在渝集散、分拨、销售、结算等,打造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创新通道金融服务,支持区内金融机构设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的业务拓展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加大对通道关键领域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放,鼓励要素市场与新加坡交易所开展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的金融合作,支持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共同开展跨境供应链金融合作,探索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大型物流产业集团发起设立通道产业发展基金。

专栏4全面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1.RCEP贸易促进中心。打造中西部首个“RCEP贸易促进中心”,通过提供政策解读、产业上下游资源对接、供应链金融、人才引进、资质认证等及时优质的信息与咨询服务,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RCEP机遇和红利,促进中小外贸企业集聚发展。

2.中国-欧盟(重庆)经贸合作产业园:依托欧盟中国委员会重庆代表处,推动欧盟中国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欧洲名品城等重点项目落地,打造中国与欧洲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和产业基地。

3.渝澳(葡语系)服务业扩大开放协同产业园:依托川渝澳门总商会,搭建渝澳合作示范基地,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展示澳门及葡语系国家特色商品及文化的重要窗口、澳门及葡语系国家企业开拓西部市场的第一站。

4.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引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馆和佰酿美酒、种子咖啡等专业馆,配套重庆开埠文化长廊等互动体验场景,赋予保税展销、跨境电商、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势,展示销售各个国家(地区)及陆海新通道13+1省(市)有代表性的优质特色商品,打造重庆进口商品保税展销中心、“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体验中心

5.陆海新金融沙龙:推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与新加坡金融研究机构共建合作平台,聚集国内外金融专家,举办陆海新金融沙龙,进一步提升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水平。

四、全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深化与成都锦江区、青羊区等友好区协同发展,全面加强在开放平台、制度、国际资源要素、国际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对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区。积极参与成渝地区金融服务一体化和同城化试点,支持成渝金融机构互设、异地贷款、同城授信等,支持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探索开展成渝区域股权市场双城通。支持两地重点企业探索共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和供应链体系、文化出口基地、海外仓、海外工程等项目,推广宽洪大量(宽窄巷子+洪崖洞)消费联动模式共同打造解放碑-朝天门、春熙路-太古里世界知名商圈。拓展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成渝涉外商会联盟功能,发挥成渝两地领事馆、外国商会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缔结经贸合作关系、推动经贸合作等领域协同联动,共同争取重大外事活动、重大外经贸促进活动落地,推动渝中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整合涉外服务事项,在统一外资市场准入规则、外商投资登记材料互认、国际人才互认等涉外政务服务方面,率先承接实施川渝通办试点,形成政务联通、标准共优的国际营商环境。

专栏5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项目

1.扩大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功能:扩大环球金融中心23楼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服务范围,支持其向拟入驻重庆的合法外国(国际)机构来渝从事商务活动,提供便利化、临时性办公物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推动更多外国政府机构入驻渝中设立办事处、办公室。

2.提升成渝涉外商会联盟影响力:加强与重庆市外商投企业协会、成都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合作,推动更多涉外商协会、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等入驻环球金融中心24楼成渝涉外商会平台,扩展外资企业服务、对外交流、投资促进、签证咨询等功能,打造成为立足渝中、服务重庆、辐射西南的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助推渝中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城市国际化建设。

第三章  深化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聚焦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旅服务、科创服务、健康服务、专业服务六大重点领域,加快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加速提升产业开放度,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推动金融服务扩大开放

加快外资金融机构聚集。支持外国银行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设立外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支持设立外资人身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代理、经纪和公估公司,支持设立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专业保理、消费金融公司,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卡支付机构,支持设立外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争取东盟地区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在区设立代表处,引入多边金融法人机构或功能分支,以及多边金融组织职能机构。加快建设解放碑朝天门外资金融集聚区,到2025年,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跨境结算和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推进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持续深化自贸区金融创新和中新金融合作,支持在区银行用好自贸试验区“1+4”监管政策和中新示范项目“1+3”金融服务政策,不断探索跨境金融新产品,争取在自贸区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区域性运营中心建设、跨境金融产品创新、跨境融资增信方面先行先试。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转让、跨境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双向人民币资金池、NRA账户资金结汇、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离岸结算等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境外借款、境外发债、内保外贷、内保直贷等方式扩大跨境间接融资规模。推动绿色金融先行先试,支持发展环境权益融资,开发绿色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和企业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

推动跨境资本流动便捷。健全私募股权投资体系,发挥区域股权市场培育功能,支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申请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业务资格,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主体资格范围扩大至境内外机构发起设立的投资管理机构,包括境内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推动区内一批重点企业在境外上市,支持银行代办境外上市外汇登记。推动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依法合规获得结售汇业务资格,开展外汇即期和衍生品交易,鼓励更多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居民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试点。

专栏6金融服务扩大开放重点项目

1.外资金融集聚区:依托环球金融中心、大都会、海航保利等外资金融集聚楼宇,重点引进世界500强金融机构,支持设立外资控股的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法人及分支机构。鼓励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渝中设立服务一带一路的业务拓展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推动东盟地区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在渝中设立代表处,推动中国东盟银联体(重庆)建设。

2.重庆绿色金融中心: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加快推进绿色金融载体建设,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丰富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和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到2025年,集聚200家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历史博物馆、绿色金融成果展览馆、绿色项目融资路演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等,基本建成重庆绿色金融中心。

3.重庆基金创新服务基地:依托重庆股转中心,创新“区域性股权市场生态圈+产业落地+基金投资”模式,提供“一站式”产业投资落地服务,吸引境内外私募平行基金、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技术并购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优质项目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基金+项目+人才”链式发展集聚地。

二、推动商贸服务扩大开放

打造国际消费地标。聚力建设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聚焦国际、高端、时尚定位,全面实施品牌集聚、消费升级、环境美化、地标塑造等品质提升工程,推动朝天门解放碑较场口通远门国际消费核心主轴业态转型升级,打造解放碑高端时尚集聚区、较场口文旅消费新高地和朝天门国际门户会客厅三大功能板块。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最重庆的国际消费街区、场景,加快推进十大文商旅融合发展样板街区建设,围绕文化创意、特色美食、休闲体验、新消费等业态,实现一街一景一主题定位,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特色的夜消费地标、文创名街、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天台、街巷、洞穴、步道、江岸五大特色消费场景建设,增添城市消费新空间。

汇聚全球消费资源。大力发展四首经济,依托解放碑、朝天门等城市地标以及江岸、步道等天然秀场,鼓励知名品牌、时尚机构、龙头企业开展创意快闪、新品首发、时尚首秀等精品活动精准引进彩妆家居等消费热点以及珠宝首饰、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门类品牌,每年新增品牌首店50家以上实施国际品牌引进计划,推动国际高端、轻奢、潮流品牌入驻渝中,开设全球、全国和区域中心店、旗舰店、全系列产品店引入多元化国际餐饮、米其林星级餐厅和概念餐厅积极扩大一般贸易、跨境电商进口规模,探索发展保税、免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一批进口商品展销平台、龙头代理商、经销商,有效扩大国际优质商品供给。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免退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跨境商品进口消费,支持企业在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沿线开设进口商品线下旗舰店、跨境电商直营店,丰富国际轻奢、进口品质商品开拓中心城区保税展示新模式,布局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一带一路商品体验馆等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合理规划布局免税商店、离境退税定点商店,争取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试点,优化退税流程,探索微信、支付宝等退税新模式持续扩大解放碑离境退税一条街规模联动银行、支付机构,积极争取开展入境游客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推动公共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场景联动使用,提升入境游客境内消费服务体验。健全消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监测、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

专栏7商贸服务扩大开放重点项目

1.国际品牌专项引进:制定《渝中区重点引进国际品牌清单》和《渝中区品牌引进扶持政策》,建立品牌引进专项资金,持续引进国际品牌入驻渝中,到2025年集聚钟表、服饰、珠宝类国际知名品牌500个,高端品牌入驻率达到80%

2.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依托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客流聚集和形象展示窗口效应,积极推动洋码头等跨境电商进口企业开设线下展示交易中心,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模式,扩大进口商品交易规模,助推渝中建设国际商品世界超市

3.渝欧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在马鞍山堂里西区,以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着力集聚渝欧大健康、啵鲁鲁(重庆)电子商务、宝妈会选电子商务等一批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企业,打造成为进口商品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

4.发展免退税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落地,持续扩大解放碑离退税一条街规模,到2025年,集聚免退税商店50家。

5.建设十大特色商业街区:精雕细琢十八梯、白象街、山城巷3条巴渝文化特色街区业态、环境,持续提升贰厂文创公园、戴家巷、鲁祖庙、印制一厂、胜利巷5条文化艺术主题街区品质,壮大永缘汽车用品、高九路汽车4S2条贸易产业专业街规模。

6.打造五大特色消费场景:围绕山、江、城、景等资源要素,陆续推出水晶连廊等10个云端天台、大贵巷等10条街巷、雾都风云剧场等10处防空洞穴、崖边的盒子等10条临崖步道、江岸聚会花园等10个惬意江岸,建成丰富多元的城市新消费空间。

三、推动文旅服务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外商投资旅行社开展出境游(赴台湾地区除外)业务保税文化艺术品展示销售、国外游戏版权引进等创新试点,优化国际营业性演出许可审批,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文旅企业,推动文化旅产业向国际化纵深发展。加快大田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带动国际精品体育赛事和国际性文娱演出等落地,着力发展国际体育服务业、贸易代理与出租业、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等加快建设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数字文化出口基地等项目,推动文化传媒、视听、游戏、动漫、创意设计等领域市场主体集聚发展,争创国家级、市级文化出口基地。

围绕巴渝历史文化、山水桥城独特风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重庆母城旅游IP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全球不眠不夜重庆生活节等文化旅游品牌节会活动,提升渝中文化旅游国际影响力。联动魁星楼、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等五大文化载体,发挥市级文艺院团独特资源优势,建设重庆临江艺术区,高水准创作《雾重庆》《记艺·山城》等大型演出,打造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融合的艺术高地,进一步彰显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全面推动区内酒店住宿、文化娱乐、购物消费等旅游要素对照国际旅游设施、配套服务先进标准提升质量,2025年,国外游客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专栏8文旅服务扩大开放重点项目

1.创建国际知名文商旅融合发展地标:以朝天门零公里广场和老城门为核心,重构洪崖洞—朝天门—东水门—湖广会馆—白象街—十八梯沿线的形态、文态、业态、生态新场景,以人文重庆为基底、以商旅服务配套为内容,以非遗文化、传统老字号和城市展厅融合相生,打造最重庆最国际的文商旅融合发展地标。

2.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联合市文旅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国际文化旅游贸易企业聚集、人才聚集及展示交流“三大中心”,国际文化旅游贸易综合服务、政策试验及投融资三大平台,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3.重庆数字文化出口基地:支持帕斯亚、软岛科技、云威科技、陨石数码等游戏龙头企业加强游戏精品创作设计,拓展游戏出口海外市场,加大对原创与核心技术的扶持力度,培育出口自主游戏服务品牌5个以上。

四、推动科创服务扩大开放

抓住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推动科创企业在扩大开放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竞争能力。支持科创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国际招标、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先进技术设备,利用国际资源加快研发创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支持设立涉外知识产权指导中心,提升科创企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技术认证,做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工作,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依托中新国际互联网专用数据通道,探索建立以数据分级分类规则、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规则、数据保护能力认证规则、跨境数据交易规则、跨境数字贸易沙盒机制等为核心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促进跨境数据流动规范发展。深化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持续拓宽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参与主体,扩展跨境贸易金融涉及的数据资源,不断丰富支付融资便利化应用场景。支持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打造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专栏9科创服务扩大开放重点项目

1.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依托重庆工业软件产业园、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通远大厦平台经济产业园等等重点产业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际服务贸易接包、分包中心,扩大软件研发、互联网服务等数字经济出口规模。

2.提升数字平台经济规模:支持苏宁易购、宝妈时光、香满圆等电商平台做大做强,推动商社集团、重盐集团等企业建设数字化平台,实施数字平台企业培育计划。

五、推动健康服务扩大开放

提升健康服务产业国际合作水平,深化中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标准国际化认证,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支持中医骨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收费项目、确定收费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培育医药电商新兴业态,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试点,推动渝中医学在临床、科研、教学等领域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

依托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大力引进国际优质医疗资源,支持设立国际研究型医院或研发病床,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支持外资合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推进莱佛士医院等外资专科医院等项目落地。支持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探索创新在区外籍医生执业管理制度,为在区医疗机构聘用国外优秀医生创造更加便利化执业环境。

加强国际医学领域交流合作,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重点医疗机构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美和日韩等在大健康产业市场双向交流合作,开展国际性医学行业会议、论坛、展会活动,深化与非洲等地区国家援外医疗合作,推动更多医疗人员到国际医疗机构交流学习。

专栏10:健康服务扩大开放重点项目

1.环重医创新生态圈渝中区政府联合市科技局、重庆医科大学共同打造,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中心,按照“技术+资本+生态”的建设模式,打造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国际医疗服务产业集群及完善的医学创新产业生态链以及完整高效的资本供给体系。到2025年,打造国际前沿的创新医疗产业生态体系引进和培育80家医疗产业企业,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

2.创建国际医疗服务品牌:支持区内重点医疗机构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研发平台建设、产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硬件提质、服务扩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心血管、儿科、骨科、中医等特色专科医疗服务品牌。

六、推动专业服务扩大开放

CEPARCEP和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持续提升专业服务开放度。打造涉外法律服务示范高地,支持区域律所与国外律所深度合作鼓励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在渝中区设立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渝中区设立驻华代表处支持中豪、段和段等律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战略。建设5个以上工程服务特色产业园,重点培育中冶赛迪、市设计院、重庆煤设院等龙头企业,聚集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企业,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切实增强承接国际业务能力,打造辐射国际的工程服务全产业链,对外工程承包额保持在全市四分之一以上。促进国际专业人才流动便利化,推动境外建筑、规划、法律等专业服务人才执业资格、从业经历互认。大力引进国际顶尖智库、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服务等机构,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专业服务机构向综合型、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全区品牌专业服机构180家以上。

专栏11:专业服务扩大开放重点项目

1.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积极引进国际商事仲裁、贸易争议解决机构,支持中豪、索通等律所扩大与国际法律机构合作、聘请外籍法律顾问,探索“产业集群+机构集群+人才集群”发展模式,建设渝中涉外法律集聚区。

2.“一带一路对外工程示范合作中心:鼓励中冶赛迪、中煤科工等龙头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建设,发挥工程设计、全过程工程咨询对技术、标准、建设“走出去”的引领带动作用。

3.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巩固审计鉴证核心业务,支持康华、天衡等会所拓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支持中鼎、通冠等会所拓展财政支出和投资绩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新兴鉴证业务,支持德勤、安永等会所扩展国际投融资等业务。

第四章  培育壮大开放市场主体

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与培育并重,增量与提质并重,强化贸易与双向投资联动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市场主体。

一、巩固外资集聚发展优势

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清理和消除外商投资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投资经营等环节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限制和隐性壁垒,支持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保障外商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重点外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外商投资促进、外商投资投诉协调等制度,着力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外资存量企业增资扩股、利润转资。加强与领事机构、外商协会等合作,促进产业部门与管理部门协同,建立外商投资重点项目落地跨部门服务小组、代办等服务机制,引导外资投向新兴金融、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引导外商参与区内城市更新、新基建建设和企业重组。联动场监管、税务、外商投资协会、银行等部门、单位,重点加强中小企业扩大利用外资途径、方法培训,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借款、发债等方式便利化利用国际资本。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10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以上。

二、提升货物贸易结构质量

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和世界知名商圈建设,抢抓RCEP生效机遇,加快推进陆海国际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依托现有销售渠道开展进口业务,着力扩大日本、韩国等优质消费品进口,加快发展保税、市内外汇免税、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等进口分销渠道,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争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力度,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国内外品牌代理权、经销权,创建自有进出口品牌,完善国际营销体系,同时,支持外贸企业利用出口转内销产品快捷认证通道,开拓国内市场业务。着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二手车出口、飞机租赁、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新业务搭建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等通道贸易企业、服务企业集聚平台,发展转口贸易、平行贸易,培育外贸新增长极。支持民生物流、康捷空、德迅等在区货运代理企业扩展服务功能,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融资、退税、信保、法律等外贸综合服务。深化与属地海关战略合作,定期组织区内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关企对接,开展AEO认证标准企业培训为区重点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支持2025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20亿元以上

三、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深化落实全市服贸创新试点任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速服务贸易数字赋能,壮大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打造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巩固国际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优势,加快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等领域恢复发展,重点培育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文化贸易、数字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政策、促进机制,推动改革事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加强试点经验案例总结、复制和推广,着力引进跨国企业服务外包供应商、国内服务外包平台企业,建设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接包、分包中心依托区域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形成技术、品牌、标准、市场渠道等新优势,带动发展形成信息技术、文化贸易、数字文化、工业软件等出口基地,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生态。到2025年,全区服务贸易纳统企业达到125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四、加强对外投资合作

有序引导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金融、商贸、商务、工程建设等行业龙头企业国际化经营,积极开拓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市场,参与并融入全球产业链重塑,利用国际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支持中冶赛迪、中交二航局等龙头企业通过投营建一体化等方式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带动重庆商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健全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法律、对外劳务等专业服务机构联动合作,完善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做企业海外投运营的护航队健全疫情防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以及境外人员、物资、项目保险体系,降低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规范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为企业海外投运营打造避风港

第五章  全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渝中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渝中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提升渝中文化品质,全面加强外事、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全面提升渝中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

一、打造外事机构集聚区

加强与外国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围绕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着力引进成员国家在渝中设立总领馆、办事机构建立与国际组织有效对接机制,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中国秘书处、巴西圣保罗州投促局、阿根廷西北六省联盟等政府、非政府国际组织落户渝中。加强友城交往互动,拓展现有友城交往领域和深度,积极推动与日、韩、东盟、拉美等经贸合作较为密切的地区城市缔结友城关系。积极邀请并做好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到渝中参观访问,高质量做好党宾、国宾团组接待,提升渝中国际交往层次。到2025年,国(境)外政府常驻及代表机构、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数量分别达到17个、25个。

二、建设国际经贸合作中心

依托成渝涉外商会联盟、渝侨中心等国际经贸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与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合作潜力大的外国商协会、国际贸易促进机构等落户渝中,推动国际企业、资源要素与重庆乃至西部的双向流动高水平举办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中新金融峰会分论坛、中国智博会区块链论坛等高端论坛、行业峰会,争取部分国际活动永久选址渝中,策划举办中新智库合作论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论坛等活动,引导重庆解放碑论坛、重庆国际咖啡文化节等品牌会议会展活动聚焦国际合作新领域。积极以进博会、智博会、西洽会等为平台加强渝中区与国际机构、跨国企业之间的双向展示和交流。“十四五”期间,渝中区年均参与举办、承办国际会议论坛活动超过20场次以上。

三、建设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创新推动民间交往多元化、网络化发展,培育更多人文交流活动品牌,推动优秀文化、文旅产品走出去”“引进来,增进重庆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依托解放碑步行街、朝天门广场等城市地标以及洪崖洞、山城巷、十八梯等特色街区,策划举办意大利文化节、重庆新加坡周等国际主题活动,支持来福士广场、重庆天地等开展国际音乐节、国际文化IP主题展等活动。支持三峡博物馆、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馆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对接外国著名文化艺术团体、艺术名家来渝中展演优秀文艺作品,开展双向特色美术、文物等主题展。开展多种形式国际教育交流,引入国际化先进教育理念,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重点支持巴蜀中学、巴蜀小学、人和街小学、人民小学等区内学校加强与国际知名学校的交流合作,全面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教育试验区建设。

第六章  优化提升开放营商环境

积极承接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升城市生活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国际化服务意识,持续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

一、提升国际化城市配套设施

对照国际先进标准,突出江城”“山城特质,全面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精心打造世界级滨江长廊,持续实施深耕精耕渝中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楼宇载体和巴渝特色的城市空间,通过持续供给具有国际水准的设施、空间带动国际产业、企业、人才集聚。重点推动解放碑、朝天门、化龙桥三大区域商务楼宇、星级酒店、会议中心等设施与国际接轨,提升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等大型文化场馆国际化功能,探索在菜园坝滨江新城板块规划建设专业化国际会议中心。升级化龙桥国际社区配套服务,推动来福士、国浩18T等高端住宅优化设施及服务,在全市率先打造一批高品质国际社区、国际公寓样板。加快推动鹅岭公园使领馆群建设外交外事历史陈列馆,保护利用苏联大使馆、美国大使馆、法国领事馆等抗战时期外国驻渝外交使领馆旧址,增加多元国际交流合作空间。

二、提高国际化生活服务水平

支持外资来区设立国际医院、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机构,建立适宜外籍人士就诊的一站式标准化就医流程,推动区内重点医疗机构开通外籍人士双语咨询和一站式引导服务。加强外籍人士服务,落实好外籍人士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大接收国际学生资质学校规模,探索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讲学交流、经贸活动等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停居留政策措施,对高精尖缺外国人才提供人才签证、工作许可、社会保障等业务办理绿色通道服务。加强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促进便民服务平台多语化建设,推动涉外信息平台实行多语种传播,全面实施政务中心、交通站点、景区景点、文化场所等公共场所多语标识系统改善与优化。

三、优化涉外政务服务环境

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聚焦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经营、发展等环节,全面提升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方面服务水平,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创新涉外政务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探索智能AI审批建设,将更多涉外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深化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全面落实。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提升涉外政务服务效能,提高政府部门的国际化运作水平。

四、提升涉外工作法治水平

升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涉侨纠纷法律服务中心等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功能,完善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外商投资纠纷事项协调处理力度。准确把握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妥善处理涉及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的法律适用问题,依法平等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在区内投资形成的债权、产权等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杜绝强制技术转让,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协作。保护在区外籍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其按相关法律规定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营造国际化信用环境,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分工,协作推进规划落实。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年度计划对本规划的衔接落实,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纳入年度工作。建立规划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协调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项目保障

坚持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开放平台、开放产业、国际交往合作、开放营商环境等,积极争取和策划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探索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三、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市级政策及试点示范项目,整合开放领域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以及放宽准入等市场监管制度,健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政策体系,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围绕规划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正确导向与合理预期。健全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和优化机制,不断优化政策支持内容、范围和方式,提高政策供给的有效性。

四、人才保障

贯彻落实鸿雁计划”“重庆英才”“渝中英才等系列政策,积极引进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大高精尖缺国际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主动参与国际人才智力合作,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支持重点开放型经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壮大开放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开放型干部队伍,定期开展开放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干部队伍与新加坡等国家政府的交流学习,提升干部队伍的国际视野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能力。

风险防控

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健全对外开放领域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建立贸易安全与产业损害、对外投资风险等预警制度,及时向相关行业企业通报风险信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聚焦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根据实际需要分类风险防控清单和风险防范预案。引导企业积极应对经贸摩擦,提升企业应对贸易摩擦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和控制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

文件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中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

部门解读:

《重庆市渝中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文字解读

一图读懂:

媒体视角:

我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发布 2025年基本建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先行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