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渝中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公众进一步了解“十四五”时期我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渝中区紧扣“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努力为渝中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有关要求,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环境
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区教育在党的建设、教育质量、教育惠民、改革开放、教育保障等5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新阶段,重庆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渝中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为提升渝中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更好机遇,对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统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进教育国际化、绿色化、智慧化、人文化,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思路。坚持“146”教育发展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个目标”。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培育造就“4个好”:养成好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彰显优品格,培育德高业精的“好老师”;崇尚高品质,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构建新生态,成就人们心目中的“好教育”。重点抓好“6个双”任务落地见效,即:“双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双新”,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双减”,切实推动学生减作业、减培训;“双增”,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以及劳动教育的课时,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双城”,加强与成都的教育合作和与巫溪的教育协同发展;“双体”,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域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与境外、国外教育发达地区建设学习共同体。
3.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综合实力中西部领先领跑,建成优质均衡发展区、对外交流窗口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十四五”期间,渝中区将积极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渝中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分类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学前教育 |
在园幼儿数(万人) |
1.6 |
1.8 |
预期性 |
毛入园率(%) |
100 |
100 |
预期性 | |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
50.1 |
55 |
预期性 | |
义务教育 |
在校学生数(万人) |
4.19 |
4.41 |
预期性 |
其中:普通小学 |
3.08 |
3.18 |
预期性 | |
普通初中 |
1.11 |
1.23 |
预期性 |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
高中阶段教育 |
在校学生数(万人) |
2.35 |
2.12 |
预期性 |
其中:普通高中 |
1.10 |
1.17 |
预期性 | |
中等职业教育 |
1.25 |
0.95 |
预期性 | |
毛入学率(%) |
100 |
100 |
预期性 | |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
9.8 |
10.4 |
预期性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2.5 |
13 |
约束性 |
(三)主要任务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要概述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2.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主要概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3.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概述优化校园规划布局、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优质发展、特殊教育全纳优质发展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4.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主要概述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增效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5.构建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主要概述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6.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主要概述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主要任务。
7.促进对外开放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主要概述在落实成渝地区教育合作、国际教育交流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8.深化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主要概述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双减”改革、“双新”示范区建设、集团化办学改革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为高质量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制定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在“十四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教育经费保障;三是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四是加强安全稳定工作;五是构建规划统筹落实机制。
三、专业名词解释
控辍保学:指控制学生辍学、流失,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就读,接受义务教育。
毛入学率: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标志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十百千”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十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渝派名师”,百名在全市各学科领域拔尖的名优教师,千名覆盖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构建教育人才队伍梯队。
“三名”工程:持续开展“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全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区级骨干名优教师达到在职教师总数的50%。
“四化”:指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渝中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
“四区”:指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渝中未来建设目标,建成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