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实录】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目标 努力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专访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越德川

来源:重庆渝中 发布时间:2022-05-10 17:04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渝中区城市管理局认真践行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今年,渝中区将如何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如何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现代化水平?如何提升城市气质,让“颜值”更高、“气质”更佳?日前,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越德川围绕渝中城管怎样助力渝中高质量发展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基于“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作目标,2021年,区城市管理局在全力推进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绩?

越德川:2021年,区城市管理局按照“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和“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的工作要求,狠抓五大基础工作,开展八大专项行动,优化三大管理机制,实施五类品质提升项目。

一是环境卫生更加干净。开展“楼道革命”,牵头整治社区环境卫生,督促物业公司履职尽责,清理各类垃圾2.3万余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79个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二是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守护群众“脚下安全”,牵头平整道路12.6公里,提档升级人行步道50余公里。仅用1个月迅速完成中山四路全要素路网更新。完成10座公厕、10个“劳动者港湾”建设。新增路灯370余盏。

三是城市景观更加靓丽。消除绿化“秃斑”,绿化美化坡坎崖12.7万平方米。开展园林绿化补缺提质专项行动,提升街头绿化品质约7万平方米。实施公园更新提质,完成红岩公园约17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

四是市容秩序更加规范。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生命通道”集中清障行动,取缔露天烧烤摊位200余个,整治违规占道经营18000余处,消除消防通道堵点400余处,查处占道停车6.5万余起。

记者:从今年3月1日起,《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垃圾分类工作,区城市管理局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越德川:2022年,是重庆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为此,我们将以《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契机,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双组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考核评比,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分值权重,落实“周检查、月考核、季评价”制度,激发各级监管活力。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党建+物业”“线下+线上”等模式,通过“敲门行动”入户宣传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组建垃圾分类宣讲队伍,突出抓好《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普法宣传,持续加强对分类指导员、环卫工人等群体的专业培训。

三是完善收运体系。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根据收集需求设立环卫接驳点,配齐配足分类运输设备。建立完善生活源有害垃圾收运系统。建立密闭、高效的分类运输系统。加强物业单位与生活垃圾清运单位之间的有序衔接。

四是加快设施建设。为打造舒心的投放环境,计划完成80个集中投放点、100个智能投放设施建设,新增便民设施。助推垃圾源头减量,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融合服务点建设70个。科学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引导居民精准、便捷地分类。

五是严格执法监管。《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颁布实施,我们将及时组织开展相应的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区、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作用,层层压实执法队伍和执法干部的责任。

记者:2022年,为全力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区城市管理局将从哪些重点工作入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助推渝中经济社会发展?

越德川:2022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目标,着力“优环境、强支撑、增颜值”,当好城市环境“美容师”、城市更新“主力军”、城市运行“大管家”,全面推进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努力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助推渝中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优环境,集中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一是深化“五长制”“马路办公”工作机制,落实“门前三包”,有效解决一批城市综合管理顽疾。二是整治社区环境卫生,彻底解决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三是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四是平整道路,完成5条车行道改造、11条人行步道整治。五是开展城市绿地更新提质专项行动,消除缺绿、绿化品质不高的区域3.5万平方米。六是整治违法建筑,完成全年7.6万平方米违法建筑整治任务。七是监管建筑工地及渣土运输,杜绝工地围挡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发生。八是治理停车,有效缓解“停车难”等问题。九是整治两轮车及三轮车限行,规范秩序。十是整治“发卡族”,源头解决卡娃、小黄卡等发卡乱象。

强支撑,优化完善“四大”管理机制。一是全面落实“五长制”,让“五长”真正履职尽责,让“马路办公”真正办在一线。二是深入推进“党建+物业”,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党员的作用,加强对小区内部清洁卫生、垃圾分类的监督管理。三是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活动,打造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社区环境卫生大扫除等活动。四是做深做实网格化管理,确保13个城市管理责任网格、100个单元网格责任压紧压实,形成“一张网”。

增颜值,实施一批城市品质提升项目。一是推进市政设施项目。完成12座隧道口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3座桥梁病害支座整治。二是推进环卫设施项目。新建2座公厕,改建8座公厕,建设“劳动者港湾”11座。三是推进园林绿化项目。加速推进公园新建及更新改造,完成三层马路等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四是推进夜景灯饰项目。加快推进主干道路灯LED节能改造和部分路段“多杆合一”试点。五是推进智慧化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渝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及智慧市政设施、市容环卫等行业应用系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