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来源:区文旅委 发布时间:2023-02-22 14:09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240号(原208号),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的黑色楼房。该建筑坐北向南,三楼一底,共有房6间,面阔7.2米,进深9.65米,通高约18米,建筑面积277平方米,占面积105平方米。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当时重庆著名银行聚兴城银行修建。

西安事变后,出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新局面。1937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南京筹办《新华日报》,1938111日正式创刊于武汉。19385月,《新华日报》在苍坪街(现邹容路)设立分馆,发行航空版。193810月武汉失守后,《新华日报》迁来重庆,营业部设在下半城西二街12号。19408月,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营业部被炸毁。通过各种关系,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无理阻挠,《新华日报》租下民生路这栋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于同年1027日迁此对外营业和办公。当时,民生路号称重庆的文化街,离繁华市区更近,此处成为《新华日报》及《群众》周刊出版和发行的前沿阵地。1946222日,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迁至德兴里39号星庐继续战斗,直至1947228日被国民党重庆当局查封为止。

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4个大字招牌,十分醒目,远远可见。底楼为营业部书报刊门市,对外营业,墙上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等宣传标语。2楼为图书、广告、发行、邮购部,同在一间办公室,此外还有一间会客室。3楼有报社社长潘梓年的办公室及卧室,其余为工作人员宿舍。2楼的会客室虽小,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和地下斗争的联络站。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等南方局领导人经常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外国友人,并与地下党同志秘密会晤。报社社长潘梓年经常在这里处理工作,会见来访者。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也曾到《新华日报》营业部看望报社同志。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曾被毛泽东誉为新华军的先锋和尖兵,是统一战线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向全世界展现了共产党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光辉形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该旧址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在重庆领导《新华日报》社进行革命斗争的战斗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74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底楼辟为纪念地。1982年将整栋楼房收归红岩革命纪念馆,经全面维修和精心复原后,于198610月正式对外开放,并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作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