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算力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政策问答

来源: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8-29 18:22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区算力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文字解读

日前,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渝中区算力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就《行动计划》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国家东数西算”“疆算入渝发展机遇,全面落实《重庆市算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算力经济的决策部署,渝中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托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核心优势,聚焦打造西部算力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交易结算高地、算力与AI研发高地和人才培育高地,制定出台本《行动计划》。通过适度超前布局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深化算力、算法、数据三大要素融合创新,赋能区域“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和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全市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渝中力量。

二、编制过程

《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由区大数据发展局牵头,在区委、区政府高位部署和有力领导下,协同区经济信息委、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及专业咨询机构共同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与高位谋划。区委、区政府提前布局,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及“渝哈算力走廊”建设。20246月,与新疆哈密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奠定行动计划编制基础。区大数据发展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于20247月正式启动编制工作。区委常委罗毅同志亲自把关定向,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听取进展汇报并给予具体指导。

二是深入调研论证与协同编制。编制工作严格对标市级算力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并注重与区内科创服务业、新兴产业等行动计划衔接。区政协将“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列为2025年度“1号提案”,为编制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牵头单位会同专业机构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区情分析,通过3轮部门意见征集和2轮重点企业座谈会,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了政企协同推进机制。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行动计划》。同时,《行动计划》也公开挂网进行了意见建议征集,并通过了公平竞争性审核,经十四届区政府第1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XX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行动计划》并实施。

三、目标任务

2027年,基本构建“低成本算力供给、高价值数据流通、全场景AI赋能”的算力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以下目标:算力规模显著提升,全区总纳管调度算力规模达到14000 P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50%,绿色算力占比超55%,网络时延不高于35ms;产业能级跨越发展,算力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引育50家优质算力相关企业,算力服务新增用户数达到120个;创新能力持续突破,建成20AI+城市治理智能体,形成15个产业赋能标杆案例和15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应用赋能深度拓展,推动算力在现代金融、智慧政务、智慧文旅、生命健康、专业设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算力经济“渝中模式”;人才生态持续优化,构建集聚超20000名专业人才的算力产业集群,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四、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围绕夯基垒台、产业生态构建、治理现代化融合赋能、“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增效4大核心方向,部署了17项重点任务、8个专栏及57项重点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一)算力经济夯基垒台行动。该部分提出算力链路通道、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调度平台、数据资源体系、安全防护机制5项重点任务,策划了1个专栏。算力链路通道包括打通渝中-哈密超低时延算力直连通道。算力基础设施包括建成“1+3+N”算力基础设施体系(1中心+3节点+N边缘站点),推动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算力调度平台包括构建算力一体化调度运营平台与算网大脑,实现资源一点接入、即取即用、按需调度数据资源体系包括完善数联网接入+数据登记+安全流通+交易平台四位一体数据体系,打造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渝中特色专区安全防护机制包括建立--一体化安全机制。专栏1谋划了西部算力网络、哈密算力飞地、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等9个重点项目。

(二)算力产业生态构建行动。该部分提出产业布局、产业链条、场景需求、产业合作、本土竞争力5项重点任务,策划了1个专栏。产业布局包括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全域辐射”1+3+N的算力产业协同体系。产业链条包括补强芯片设计短板,构建芯片研发算力调度场景应用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场景需求包括构建供需精准对接、资源全链共享的算力服务生态。产业合作包括设立算力产业基金,共建跨省域算力合作试验区本土竞争力包括创新“MaaS+行业服务范式,发放算力券与模型补贴。专栏2谋划了西部国产化芯片淬炼场、算力产业园建设、渝哈算电协同发展等6个重点项目。

(三)治理现代化融合赋能行动。该部分提出“AI+算力赋能数字重庆建设、“AI+智能体矩阵赋能超大城市治理、“AI+算力赋能医疗数据治理3项重点任务,策划了2个专栏。“AI+算力赋能数字重庆建设包括推动异构算力与政务云融合,孵化地下管线监测、桥隧孪生运维等场景。“AI+智能体矩阵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包括打造城市治理智能体矩阵(升级渝中帮帮、开发政务/文旅/教育/视频巡查智能体)。“AI+算力赋能医疗数据治理包括依托壹永科技构建算力赋能的医疗大数据治理体系。专栏3谋划了AI+城市运行治理、文旅态势分析智能体、渝中教育智能体等8个重点项目。专栏4谋划了肿瘤行业大模型、肿瘤大数据平台、肿瘤大数据生产治理平台等6个重点项目。

(四)“4311”产业体系赋能增效行动。该部分提出赋能四大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三大生活性服务业、赋能绿色低碳经济产业、赋能新兴产业4项重点任务,策划了4个专栏。赋能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包括AI+现代金融、AI+专业服务、AI+科创服务、AI+现代物流。赋能三大生活性服务业包括AI+现代商贸、AI+文旅文创、AI+大健康。赋能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包括推动绿色建筑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兴产业包括培育多模态数据集,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新兴产业提供数据支持。专栏5谋划了渝中融平台、产科金综合服务平台等7个重点项目。专栏6谋划了华夏健康大模型研发中心、重庆市医学影响云中心等11个重点项目。专栏7谋划了新材料数字化研发异构算力服务、明源云等4个重点项目。专栏8谋划了飞、网、算、指、控一体化低空经济等6个重点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行动计划》目标实现,提出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推进机制,成立区政府牵头的工作推进组,强化市区协同及渝哈合作。二是加强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级政策支持,深化区域合作,创新算力券”“模型券等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三是加强人才保障,落实黄金十二条”“青创十条等人才政策,引进培育高层次算力人才,建设人才数据库和培养平台。四是加强机制保障,建立工作推进、考核评估、安全保障闭环管理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与网络防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统计监测评估体系。

六、核心内容问答

1.为什么要出台《行动计划》?

答: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和新型基础设施。渝中区发展算力经济,是落实国家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是赋能全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也是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当前,通过《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加速打造西部算力经济高地。

2.《行动计划》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答:主要涵盖算力设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等方面,具体为:力争到2027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全区总纳管算力规模达到14000 P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50%,绿色算力占比超55%),网络时延不高于35ms,企业算力使用成本降低50%,建成西部算力成本洼地与效能高地;引育50家优质企业,新增算力服务用户数达到120个;建成20AI+城市治理智能体,形成15个产业赋能标杆案例和15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集聚算力产业专业人才超20000名,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成覆盖西部的算力服务网络,争创国家级数字创新试验区,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算力经济“渝中模式”。

3.《行动计划》正文包括哪几部分?

答:《行动计划》正文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包括:(一)夯基垒台,构建先进算力设施与调度平台;(二)构建生态,延链补链,培育交易市场,促进合作;(三)融合赋能,聚焦算力、算法、数据要素融合创新,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级跃升;(四)体系增效,全方位赋能渝中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

4.如何保障算力资源供给的绿色低碳?

答:行动计划将绿色低碳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绿色算力占比目标(2027年超55%);鼓励老旧算力设施迁至西部能源富集区(如哈密算力飞地);建设采用绿色能源和高效冷却技术的算力基础设施;提升算力设施能源利用效率与算力碳效(CEPS)水平;在算力调度和建设中优先考虑绿色能源。

5.《行动计划》如何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算力使用门槛?

答:一是搭建普惠易用的算力调度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二是培育区域算力交易市场,探索按需计费+异构算力适配模式。三是面向中小企业发放分层级算力券与模型训练补贴。四是建设行业级模型商店,提供轻量化模型部署工具集。五是依托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的算力服务。

七、专家视角

渝中区大数据发展局主要负责人:《渝中区算力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是渝中区紧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以构建“1+1+N+5”算力产业体系(即一中心、一公司、N场景、五高地)为统领,突出夯基、兴业、赋能三大主线。其核心价值一是强化枢纽地位。通过建设渝中——哈密超低时延通道和调度平台,深度融入国家算力网,确立渝中西部算力枢纽节点地位。二是激活数据价值。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体系,推动政务与社会数据融通,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为AI大模型训练和产业应用提供燃料三是赋能全域升级。以算力为引擎,深度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和“4311”产业体系,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现代金融、生命健康等各领域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跃升。四是构建创新生态。通过政策、基金、人才等多维保障,吸引集聚大模型、智能芯片、行业应用等上下游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算力经济生态圈。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渝中区从传统服务业强区向数字经济、算力经济新高地转型,为全市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数字重庆贡献核心支撑。

八、咨询渠道

《渝中区算力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负责政策解读。联系人:裴翼,联系电话:023-637680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