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00928381XN/2023-00001 发布机构 渝中区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23-02-01 发布日期 2023-02-17 主题分类 财政
体裁分类 财政预算、决算 发文字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00928381XN/2023-00001
发布机构 渝中区财政局
主题分类 财政
成文日期 2023-02-01
发布日期 2023-02-17
体裁分类 财政预算、决算
发文字号
有效性

重庆市渝中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渝中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本级收入方面。年初人代会及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数为405,500万元。年终关账本级收入407,575万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2.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9.8%,主要是税收收入下降;比调整预算数超收2,075万元,超收部分全额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6,814万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4.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1.1%,主要是疫情散发对第三产业企业冲击较大、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消费市场尤其是线下市场经营较为困难等影响;非税收入完成100,761 万元,比上年下降5.4%,主要是交通罚没收入减少。

转移性收入方面。年初人代会及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数为573,418万元。年终关账转移性收入581,242万元,比调整预算数增加7,824万元,主要是上级增加下达疫情防控一次性转移支付等资金。转移性收入包括上级补助收入411,024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764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11,6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95,000万元、上年结转60,854万元。

本级收入407,575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581,24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988,817万元。

2.支出情况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支出 946,335万元。其中本级支出768,648 万元,比上年下降6%主要是受疫情等影响,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以及市级下达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工程及棚户区改造等支出减少;转移性支出177,687万元,主要是上解支出93,811 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874万元,政府债务转贷支出80,002万元。

结转下年42,482万元。主要是需跨年度支付的第三批生态环境“以奖促治”资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资金、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等上级转移支付结转。具体执行情况见附表。

支出946,335万元加上结转下年42,4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988,81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无本级收入。

转移性收入方面。年初人代会及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数为211,319万元。年终关账收入227,256 万元,比调整预算数增加15,937万元,主要是上级下达的土地收入增加。包括:上级补助收入92,53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3,000万元、上年结转31,717万元。

2.支出情况

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支出177,440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58,851万元,比上年下降61.7%,主要是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较上年减少;转移性支出18,589万元,包括上解支出6,989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00万元。

结转下年 49,816万元,主要是 “两江四岸”核心区治理市级补助、福彩公益金等专项资金。具体执行情况见附表。

支出177,440万元加上结转下年49,81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量227,25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年初人代会批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526万元。年终关账完成3,264万元,其中本级收入2,538万元,比年初预算减收262万元,比上年下降10%,主要是国有企业利润减少;转移性收入726万元为上年结转。

2.支出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支出2,764 万元,全部为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的转移性支出。

结转下年500万元,主要是市级下达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按规定用途结转下年使用。

由于2022年度财政决算尚在办理中,上述执行数据可能会有所调整,待年终决算正式批复后,将按相关规定向区人大常委会另行报告。

(四)重点报告事项

1.政府债务基本情况

2022年我区政府债务余额14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2.1亿元,专项债务余额87.9亿元,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140.1亿元范围内。其中,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5亿元、专项债券10.3亿元,经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会议审议同意,主要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渝中半岛旅游品质提升、环重医大健康医疗、中医骨科医院改扩建、“两江四岸”黄金旅游带建设、义务教育等建设项目。2022年债务付息支出4.8亿元,均列入预算安排。

2.预备费使用情况

年初安排预备费10,000万元,实际使用8,201万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高温抗旱等年度中发生的应急及不可预见的支出。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22年初,我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1,679万元。2022年,超收收入2,075万元及预备费结余1,799万元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2年底,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5,553万元。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和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情况

一是按照区第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要求,认真执行各项财政收支预算,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风险管控,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积极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二是严格对照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决定》要求,持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对各部门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将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指标单列,权重提高。推进绩效指标库和标准体系建设,结合市对区考核任务、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部门核心职能职责等,梳理形成《区级预算部门整体支出压力指标库》,涵盖压力指标近300余条,为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全面落实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在建工程转固管理,进一步强化账外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等重点资产清理、监管,除产权不明、涉及诉讼等暂不能入账的资产,其余存量账外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均已入账。

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022年,区财政局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1件(主办件2件,协办件9件);政协委员提案19件(主办件3件,协办件16件)。按照部分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文化旅游经费支持”的建议,我们积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抗击疫情、稳定经营,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政银合作金融产品“文旅贷”,为8家中小文旅企业发放贷款1,550万元;用好常年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45个文旅产业项目,共454.56万元。按照部分委员提出的“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负担”的建议,我们进一步约束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精简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所需的证明材料,逐步取消政府采购领域各类保证金,降低政府采购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三、2022年重点工作情况

2022年,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严重的疫情冲击,有记录以来最极端的高温天气等多重远超预期的困难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平衡压力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保障 “六保”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为我区稳住经济大盘、稳定社会大局、推动“四化”“四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撑。

(一)助力产业发展,稳住区域经济基本盘。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叠加效应, 统筹财力稳步推进政策执行,稳定经济基本盘。一是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建立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人民银行三方联合会商工作机制, 从严从细抓好基础工作,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全年办理退减缓税费23.7亿元,直接为企业注入现金流。二是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及时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9,936万元,惠及企业1,981户。投入1.3亿元用于“助企贷”、“健康云贷”、“文旅贷”等金融产品,助力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融资31.9亿元。协助企业争取各级贷款贴息,有效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上调小微企业价格评审扣除优惠最高幅度达10%,做好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工作。三是助力产业稳步发展。统筹更新1+6+N”产业扶持政策,聚力发展六大重点产业,支持优质企业深耕渝中,拓展业务,提升规模,壮大发展。多方筹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支持开展系列商贸、文旅促消费活动,联动金融机构发放千万惠民消费券,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支持举办工业软件大会、科技金融峰会等大型节会,集聚各地资源,持续发展数字经济。

(二)强化资金保障,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一是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面对疫情考验,我们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及时收回结余资金,优先安排疫情防控经费近5亿元,确保定点隔离酒店、核酸检测、医疗防护物资、流调溯源等各项经费需要。其中:集中隔离酒店费用1.42亿元,核酸检测经费1.35亿元,全年累计采样数量达到3,000万人次。二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优化预算安排和资金支付的工作机制流程,确保第一时间将财政资金拨付到疫情防控一线,建立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提高防疫物资采购效率。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疫情防控转段以来,积极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全面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着力扩充医疗资源,支持中医骨科医院牛角沱院区亚定点医院于12月顺利运行,支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设置发热诊室,配齐ICU救治床位等医疗设备,有效提高我区综合救治能力。

(三)改善民生福祉,筑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投入财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1.11亿元,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发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等0.55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4.05亿元,兑现稳岗返还等补贴2.8亿元,稳岗人数50.73万人。落实困难群众救“十条措施”,长效实施“人生关怀”,对全区1万余名困难群众实施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二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教育“双减”落地、“双创”工作稳步推进。三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上线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大数据平台”,提升“红色三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修复完善七牌坊、郭园等文物保护项目,深化人文渝中魅力。

(四)推动城市更新,扩大有效投资。统筹财政资源,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动街巷社区更新、基础设施更新、发展载体更新。一是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加快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环境品质提升,将新增债券11.8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渝中半岛旅游品质提升、环重医大健康医疗、中医骨科医院改扩建、“两江四岸”黄金旅游带建设、义务教育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项目,稳步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用好用足各类资源。统筹财政资源,用好用足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强化“资金池”与“项目池”衔接,夯实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压实部门主体责任,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做到常态监测、跟踪问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五)加强财政管控,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财政收支、政府债务、“三保”等监测预警,规范财政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统筹做好收支平衡积极有效应对减收增支叠加影响,统筹做好财政预算调整、收支执行等工作,多措并举通过统筹土地收益、收回部门结余资金、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提前收回暂不需要支出的资金、合理安排支出节奏等方式,全力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和财政运行平稳。二是有力管控政府债务风险。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债务限额范围内。严控新增债务,按要求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平台公司债务监管,全面梳理平台公司各类债务情况,加强部门联动,做好资金调度,确保不发生违约事件。三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核心业务全面上线和安全运行,将绩效管理、债券资金使用监控纳入系统统一管理,不断强化预算约束,拓展管理维度。加强国库库款管理,确保库款保持在合理水平。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动态监控“三保”运行情况。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四、2023年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产业链供应链有序恢复,一系列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举措,与经济内生动能配合,形成叠加放大效应,将合力推动经济呈现恢复性发展势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政治效应将转化为强大发展动能,有利于经济逐步恢复,为我区财政收入企稳回升提供支撑。但是,我区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2022年部分经济指标低位运行并向2023年财政收入影响传导,我区财政平稳运行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压力巨大。

1.收入方面。从长期来看,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速加码,渝中·巫溪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形成回补,促消费政策反哺经济,六大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带来集聚发展效应,全区财政收入将迎来新的增长。但从短期来看,受制于我区地块出让总量较少,商品房开发面积较小,清算项目余量不足,将较大程度影响财政收入,同时,投资及消费信心的提振仍需过程。综合来看,财政收入虽将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有难度。

2.支出方面。在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民生支出、医疗能力提升等政策性、刚性支出事项,以及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建设支出的资金需求增多。财政保障压力持续加大,收支“紧平衡”状况更加凸显。

3.管理方面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以及预算约束力都有待提高,部分部门仍存在资金管理不够规范、预算精细化程度不高、存量资金盘活力度不够等情况,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意识和措施还不够到位。部分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导致执行中项目进度缓慢,形成资金沉淀,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

(二)2023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十大提振行动”,加快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就业优先,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民生。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大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绩效结果运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三)一般公共预算

考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衔接市区主要经济指标,结合行业基本情况,2023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42.8亿元,增长5%。其中:区级税收收入预期完成35.4亿元,增长15.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预计317,233 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62,2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800万元、上年结转42,4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852,715万元。

按照以收定支、人员经费根据政策安排、基本民生支出不留刚性缺口、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保障、一般性项目零增长的编制原则,2023年安排支出852,715万元。其中转移性支出78,742万元,为上解支出;本级支出773,973万元,具体安排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方面安排90,698万元。支出主要为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街道办事处等在职人员工资福利、公用经费及正常履职等保运转支出;

公共安全方面(含公安、国防)安排103,550万元。支出主要为公安、司法在职人员工资福利、公用经费、办案经费等支出;视频监控、维稳安保、交通安全设施运维、普法宣传、社区矫正等支出;人防设施维修维护等国防方面支出;

教育方面安排170,762 万元。支出主要为在职教师工资福利、学生公用经费;落实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学前教育、学生健康发展、校园安保、教改科研等重点支出;校舍维修改造、教学设施设备购置等支出;

科技创新方面(科学技术支出)安排4,242 万元。支出主要为举办科技金融峰会等节会活动,智能中枢、大数据应用推广、科学普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支出;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方面安排7,887万元。支出主要为老鼓楼衙署遗址保护、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智慧旅游平台运营维护、文物遗址维修、非国有博物馆政府补贴、旅游产业发展、街道文化站运行经费等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安排142,077万元。支出主要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兑现求职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发放城市解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养老机构补贴、养老关怀等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就业、康复、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支出;

卫生健康方面安排60,151 万元。支出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传染病监测预警、社区药品零差率、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以及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配足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无创呼吸机等支出;

节能环保方面安排5,919万元。支出主要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流域水环境保护,大气监测支出;

城市建设管理(城乡社区支出)方面安排83,070万元。支出主要用于市政设施、绿化、环卫、公园维护,化粪池安全监控智能处置、数字化城管运维经费等支出;

农林水方面安排3,147 万元。支出主要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等支出;

交通运输方面安排1,661万元。主要是交通部门运转支出及沿江管理、救助打捞、交通运输、公交线路补贴等支出;

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含商业服务业、金融业、资源勘探信息)安排21,286万元。支出主要为兑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政策,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支出;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方面安排767万元。主要地质防治、区两江危岩带及沿线专业监测预警等支出;

住房保障方面安排35,185 万元。主要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政策性住房公积金、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支出;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77万元。主要是应急成品粮储备等支出;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1,394 万元。主要是全区安全生产隐患整治、灾害防治及应急处置、消防器材购置、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等支出;

预备费安排10,000万元。用于预算执行中突发事件处理及其他年初难以预见的开支;

债务付息及发行费安排22,000万元,主要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利息及发行费支出。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是土地收入返还等上级补助预计82,36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49,816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量132,185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相应安排132,185万元,其中转移性支出62,200万元,主要是为了加大三本预算统筹力度,将土地收入返还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本级支出69,985 万元,具体安排如下:

城乡社区支出安排22,566 万元,主要是安置房建设、棚改项目结算等支出;

农林水支出安排47万元,主要是三峡库区基金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上级补助支出;

其他支出安排4,372 万元,全部为市级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文体及社会福利等事务支出;

债务付息及发行费安排43,000 万元,主要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付利息及发行费支出。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预计完成2,800万元,主要是区属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及股利分红等按比例上缴。加上上年结转5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3,300 万元。对应安排支出3,300万元,其中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2,800万元,统筹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本级支出500万元为上年结转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

上述支出中,涉及预算草案批准前必须安排的人员、基本运行、突发事件处理等支出,按照《预算法》第54条规定,已作相应安排。

五、2023年主要财政工作

(一)聚力稳增长,加快推动区域经济恢复提振一是提振产业助推升级持续完善1+6+N”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兑现流程,发挥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等政策协同效应,巩固金融、商贸等优势产业,支持建筑等传统产业,助力以数字经济、文化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支持总部企业持续聚集,加快提高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提振信心助企纾困。继续执行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持续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负担。积极落实中央、市级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包,完善区级政策措施,叠加放大政策效应。继续用好银政共担风险补偿资金池,发挥好“助企贷”“文旅贷”等金融产品作用,持续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三是提振消费促进复苏。继续发挥好消费对稳定地区经济的积极作用,开展促费专项行动,全力做好资金保障,促进消费复苏回暖。继续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项目支持,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持续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二)奋力稳运行,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一是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加强经济形势预研预判和重点税源监测,有序组织落实财政收入计划,坚持依法征收,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优化完善协税护税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财税培训,积极调动产业、街道等部门积极性,形成增收促收的工作合力。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争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激励等政策以及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支持。是保障财政运行安全加强财政收支统筹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确保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支出预算安排与财政可承受能力相匹配。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落实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平台公司债务监管,确保举债融资行为依法合规、债务规模合理适度。三是整合优化支出结构。把握好财政支出强度、进度和精准度,为我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力有效的财政支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同时通过“盘存量、挖潜力、提效能”多措并举,腾出更多资金保重点、办大事。

(三)全力保民生,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机制一是降费与补贴并举,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持续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及时兑现求职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补贴政策,提高企业吸纳就业积极性和劳动者职业技能。二是坚持民生财政导向,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精准高效配置。补短板、固根基,毫不松懈落实防疫资金和物资保障,积极支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强化医疗能力建设,支持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支持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和资源整合利用,加大对重点困难群体救助补助和保供稳价支持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双减”等政策落地见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整合资金资源,加速城市有机更新。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助推老旧小区改造,推动重庆长滨、国际村等城市建设项目,助力提高渝中城市品质。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用好用足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助推中医骨科医院改扩建、渝中半岛旅游品质提升等项目。推进投融资改革,整合征收地块、产业载体等资源,高质量推动重庆长滨PPP等政企合作投资项目。

(四)发力促改革,夯实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财政制度基础一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搭建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的1+1+N”制度框架体系,加快推进压力指标库建设,全面搭建分行业、分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加快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过程绩效业务“线上”闭环。二是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对重点资产清理、核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账务管理,逐步建立重点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重点国企市场运营优势,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助推重点国企整合资源,增强造血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服务渝中高质量发展。三是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各类财政资金、资产、资源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做实做细项目库管理,使支出预算更加聚焦重点、精准有效。有序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依托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统一管理要素、业务流程和控制规则,规范预算审核标准,实现全流程管控,增强预算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强化各类巡察、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结果应用,切实提高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确保我区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高效。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指导监督下,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为的担当,扎扎实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相关名词解释

一、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二、教育“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三、教育“双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四、“红色三岩”:以重庆红岩村、曾家岩周公馆、虎头岩重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为主的革命遗址群。

五、“三保”支出: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六、1+6+N产业扶持政策:1”为全区产业政策指导性文件,“6”和“N”为全区六大产业和其他产业结合行业特色制定的扶持措施。

七、预算绩效1+1+N”制度框架体系:出台《渝中区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渝中区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行动计划(2023-2026年)》,制定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N”个相关配套制度,形成“1+1+N”制度框架体系。

附件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附表.pdf
重庆市渝中区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情况表.pdf

文件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