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渝中区打造成为
重庆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的建议
肖 陵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承载了重庆3000年的建城史和100余年的开埠史,是重庆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重庆重要的商贸高地、都市旅游目的地。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渝中区“重庆历史文化核心区”的总体定位,大力推进“人文渝中”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人文内涵,提升发展软实力。充分发挥渝中独有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整合提升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共生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对于我市城市形象提升和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一、渝中区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渝中区秉持“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城融合”文商旅城融合发展原则,坚持以“城”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形,以“商”为体的发展思路,渝中的颜值、气质不断提升,前来旅游、投资、兴业的人们络绎不绝,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正在变为现实。
(一)以“城”为基,培育融合发展示范点
注重特色化发展,规划建设十八梯、湖广会馆、白象街、大礼堂及马鞍山等10个传统风貌区,改造利用鲁祖庙、民国印钞厂、飞机码头、燕子岩等10个山城老街区,整治提升解放西路、金汤街、领事巷等10个特色老社区,让散落在街巷的老建筑、老步道、老工艺、老字号等文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拍摄地鹅岭贰厂文创公园,集设计区、娱乐区、文化区、艺术区、市集区及酒店区等6大功能于一体。简约现代的室内装修与写满沧桑的废弃厂房形成了鲜明对比,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穿梭于厂区内,强烈的反差犹如一场新旧世界的时空对话。鹅岭贰厂节假日人流量上万人次,成为继解放碑、洪崖洞、长江索道之后,渝中区人气最旺的旅游景点。
作为全市28个传统风貌区之一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依山就势,沿山而建,将着力发展展览、文创、民宿等功能。项目首开区从十八梯较场口起点沿十八梯主街至171号文物建筑两侧,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主体结构已完工,即将对外开放。
(二)以“文”为魂,老建筑变身新街景
举办《国学·母城文化行舟》,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88个重庆人摄影展,讲述平凡人的优秀品格;开设刺绣课程,传承蜀绣非遗技巧;发起每天阅读挑战,徜徉在知识海洋……自曾家岩书院开馆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及游客“书香度夏”。
曾家岩书院位于中山四路曾家岩19号,毗邻曾家岩50号周公馆,所在的建筑为渝中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末。 曾家岩19号作为园区重点打造的文商旅融合发展项目,尤其注重对历代文化底蕴的“活化”,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园,将此地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
如今的曾家岩19号主要由曾家岩书院、靶点影业、民国影像馆等项目组成,形成了一个以文化创意、数字传媒为主题的文旅新地标,成为海内外民国文化爱好者及外地游客来渝旅游的重要一站。
2018年以来,渝中区先后完成了3处文物保护修缮,并对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等进行了合理利用。巴蔓子墓和湖广会馆环境提档升级,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文物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一个个老建筑焕发出了新活力,由内而外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渝游玩、体验。
(三)以“旅”为形,旅游品质日臻提升
伴随着重庆旅游业的持续火爆,渝中都市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8年“五一”小长假,全区共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19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2%和20.3%。
渝中区及时总结“五一”小长假经验,对各大景区景点进行提档升级,提升游客满意度,打造高品质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被称为《千与千寻》现实版的洪崖洞引入智能人流监测系统,添置高清监控设备和安检设备,优化游客游览动线,升级微信公众号,铺设免费WiFi,加大消防投入。
长江索道从完善景区硬件设施、规范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技能、提升游客观光体验和乘坐索道舒适度、建立“旅游+”服务平台、实施预约购票服务、设立微信照片打印机、推广“腾讯乘车码”等方面入手,推动景区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
在新晋“热门景点”李子坝轻轨站搭建观景平台,为游客“打望”轻轨穿楼提供了便利。
除了一景区一套升级方案外,还编制了《渝中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增产品、扶项目、建载体”三个方面拓展旅游触角,加快推进后街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创建虎头岩文创园区和桂花园文创基地,扶持《火锅江湖》《醉巴渝》等驻场演出项目,以增强文化内涵、产品辨识度和核心吸引力,让游客“听了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四)以“商”为体,新兴商业活力焕发
渝中是重庆的商贸中心,汇聚了LV环球概念店、GUCCI西部旗舰店等226个国际知名品牌,解放碑商圈集聚高端、丰富业态、引领消费,成为全市首个社零突破400亿元的商圈。
坚持高端引领、转型发展。2017年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390亿元、增长13%,解放碑商圈、大坪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535亿元、125亿元,金融业、商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9%、23%。
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持续壮大。完成商社电器大厦、莆田大厦等老旧楼宇改造20栋、30万平方米,新增总部及重点企业50家,新增税收亿元楼宇3栋、总数达36栋。
开展迎春宴席展、举办国际咖啡文化节和618电商节、承办电商扶贫爱心购活动……有着“西部第一街”美誉的解放碑,素来就是重庆商贸的代言人,也是重庆各大节会的首选地。随着渝中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大批新商业新模式纷纷落地解放碑,极大地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购物体验。
2018年1月,位于解放碑步行街的国泰广场以PARK108国泰优活城市广场的身份全新亮相。升级后的PARK108定位主要面向青年群体,分“致·乐活”“格·休闲”“潮·创艺”“悦·浪漫”四大特色主题街区,成为了年轻人购物、休闲的集聚地。
以商为体,大力扶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融合文化、旅游元素的创新商业,获得首批“中国文商旅产业发展示范区”称号。
二、建议
将渝中区打造成为重庆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给以重点扶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向全市铺开。充分挖掘渝中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激活资源、提升品质、创新机制,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商贸旅游品牌,带动全市城市形象提升和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1.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规划引导。科学论证,统筹研究,市政府把渝中区文商旅融合发展规划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实现文化、商业、旅游资源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规划布局。严格保护文物资源,有效激活文化要素,使“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文化内涵和特质更加彰显,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交融,将渝中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历史文化名区。
2.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资金支持。完善体制机制,市政府出台支持渝中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解决交通配套、项目带动、人才保障、土地供给、产业基金安排等基础性问题。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支次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推进解放碑商圈、大坪商圈等重要旅游区的片区交通优化。推进轨道站点之间及与重要景区、公交站点、停车场之间的便捷连通,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A类
渝中府议函〔2019〕5号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关于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第092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肖陵代表:
您好,您在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将渝中区打造成为重庆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的建议》(第0929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力争取上级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以超常举措、超强力度全力推动全市旅游发展。按照新一轮机构体制改革要求,原文化委与旅发委合并,对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效益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市文化旅游委将利用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加大对渝中区文旅产业项目、文旅企业等的扶持力度,整合全市包括渝中区的重点资源,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加快推动渝中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市商务委始终高度重视渝中区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搭建文商旅融合发展载体,大力发展商圈、特色街和夜市;二是举办文商旅融合促销活动,如商圈购物街、夜市文化节等吸引旅游人群带动商贸发展。我区将进一步加大与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等相关市级部门对接合作力度,致力于将渝中区打造成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全力激活文化要素。我区始终将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实施渝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工作作为全区重要工作,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了《渝中区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渝中区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方案》等,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指引。在保护的基础上,以“重庆母城”文化为宣传重点,充分挖掘母城历史文化遗产,开展活动,丰富载体,扩大传播,传承文脉。近年来,编印《重庆母城老地图》,出版《重庆母城历史文化丛书》、《母城记忆》;编辑出版连环画《重庆古城(九开八闭十七门及筑城史)等书籍;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母城文物保护成果展览;配合央视拍摄抗战宣传纪录片,借助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重庆行和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等媒体,通过专栏、专版、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着力宣传渝中历史文化底蕴,讲好母城故事,激活文化要素。
三、全力提升城市交通环境。一是优化旅游线网,先后开行T480、T001、T002、T050等观光巴士线路,并开通夜间两江游“直通车”、在节假日延长公交车收班时间,增开洪崖洞下口“洪崖洞—解放碑”、“解放碑—两路口”2条夜间应急线路。二是完善轨道接驳,已通车运营1、2、3、6 号线,涉及站点10个,在建10号线,涉及站点3个,轨道交通线路与部分景区、商圈、换乘枢纽等实现了较好衔接,轨道和公交的接驳率达到9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强化规划、完善设施、规范管理,不断提升重点旅游景区交通环境。
四、全力凝聚文旅发展合力。我区始终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拟于近期成立重庆市渝中区文商旅城发展促进会,通过构建金融、科技、通讯、交通、互联网、创意运营、企业咨询、场景营销八大服务体系,为会员企业搭建信息共享、资源互通、跨界融合、品牌宣传、技术赋能、交流促进的平台,推进行业、企业之间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互联互通,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目前,“促进会”筹备组正在进行会员邀请及前期准备工作,现已有60余家企业拟加入“促进会”。
如您对以上答复有何意见建议,请联系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感谢您对我区文旅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代表建议答复函回执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2019年5月8日
(联系人:宋婕,联系电话:6381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