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为进一步优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我办已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是提升网办深度,推进“线上办”。全区37个部门及11个街道共5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渝快办”,水电气讯等市政公用服务接入“渝快办”平台,实现报装、查询、缴费“掌上办”;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94%,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达77%、时限压缩比达81%、平均跑动次数缩减至0.23次、即办件比例为51%;推行学历学位、机动车驾驶、税务证明等简单公证服务“网上核验、材料免交”,实现“一网通办”。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自助办”。在街道、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邮政等网点下沉自助服务终端20台,打造“一公里政务服务圈”,为市民提供“7X24小时”就近办理服务,累计访问25000余次,累计办件6000余件;在全市率先推动首台“渝快办”智能终端进驻肯德基餐厅,让市民休闲消费时即能办理422项服务事项,开启政务服务新场景。
三是开展智能服务建设,推进“智慧办”。 以书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为试点,优化完善系统自动核对审批功能,目前可实现2类政务服务事项智能审批;开发智能客服,围绕涉9个部门的87项高频“一窗综办”事项制作语音话术,针对全区47个部门、街道共4000余项业务建立政务服务知识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智慧的信息化服务。
(二)为切实便利特殊群体办事,提升服务质量,我办已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工作:
一是改造基础设施。在服务大厅统一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确保正常使用;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增设阅报栏、自动饮水机、求助电话、老花眼镜、医药箱、雨伞和座椅等便民设施设备,方便特殊群体使用;设置清晰醒目的指引标识,并针对特殊群体办事的20余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摆放简单易懂的办事指南和资料清单,方便识别阅读。
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对已实现线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同步提供线下窗口办事服务,并由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渠道,同时,开设6个老人服务专窗、4条绿色服务通道,优先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分别在大厅4个咨询台和6个网格配备共计10余名引导员,提供一对一咨询、引导、协助填表、复印打印等便利化服务,并在咨询台开展帮办代办服务,着力解决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和文化水平不高、操作手机不便利群体办事难的问题。
三是延伸事项至基层。下沉个人参保、信息查询、医保报销、优抚金发放等高频事项在各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点及退役军人服务站办理,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便于就近办、一次办。
四是支持多种方式缴费。鼓励并帮助特殊群体使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支付办理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等涉及费用缴纳的事项,同时支持现金支付。特殊情况,采用单位公务卡代缴费、委托工作人员或其他办事群众代缴等方式灵活处理,完成业务办理。
二、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渝快办”平台应用推广。加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提升网上办事深度。完善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在“渝快办”平台电子证照配置,涉政务服务部门、街道电子印章、电子证照覆盖率达100%。
(二)持续打造“一公里”政务服务圈。继续开展政务服务进楼宇、进商圈、进邮政、进企业、进社区行动,充实“帮办代跑”队伍,强化自助服务终端推广应用,为企业群众提供“7X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三)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配合市级部门打造“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老年人服务专区,有效承接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
(四)进一步做好便民利民服务。持续完善传统服务,选优配置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和引导服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便利特殊群体办事服务水平,不断推动政务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此复函已经刘畅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答复情况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人大》网站:http://www.ccpc.cq.cn/,依程序登录议案建议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电话:023-63883926
联系人:石沛灵
重庆市渝中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202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