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DH016号建议的复函

来源:区文化旅游委 发布时间:2024-05-13 18:50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尊敬的刘晓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渝中区深入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建议》收悉,所提建议非常中肯。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我委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精心组织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让不同人群都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重视青少年群体,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专题活动,让他们承担起新时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是开展针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我委每年积极组织开展渝中区‘红岩少年’阅读大赛,以少年儿童的视角,重温历史,致敬先烈,接受优秀文化洗礼。每年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市京剧团、市川剧团、市民乐团等市级院团走进区内多所中小学学校,通过开展戏曲演出、戏曲讲座、校园戏曲社团建设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了解和热爱传统戏曲文化。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展示系列活动,渝中区非遗项目蜀绣、葫芦烙画、古琴等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进行现场非遗表演,让青少年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增强青少年传承保护非遗的责任和意识。

二是整合各类弘扬传统的文化资源。为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和表达载体,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推出“母城文化沙龙”,通过探寻母城旅游资源老地标,沙龙话题围绕展现母城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延展性,有效整合了历史文旅资源和传统文化。同时,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文物的活化利用,我委创新性推出“文物可阅读”活动。市民和游客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渝中区149处文物的中英文图文介绍和语音讲解,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全新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和数字互动体验。

三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各类服务供给。为深入了解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我委积极整合资源,每年对优秀的文艺精品给予创作扶持资金,加强与王琦美术博物馆、周顺恺美术馆等单位合作,持续推进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不断与时俱进、蓬勃发展。同时,我委与国泰艺术中心、抗建堂等文化场馆与本地院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断生产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反映传统文化的佳作。例如,与区委宣传部和市话剧院联合打造经典剧目《风雪夜归人》,支持市京剧团创排《秦良玉》、支持市曲艺团《记忆山城》,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持续繁荣发展。

四是家校社联动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区教委以“一校一品”为导向,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倡导家庭、校园、社会紧密结合。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夯实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提倡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课程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结合,通过传统铭文、名言警句、家庭故事等形式引领青少年感受传统优良家风。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和鼓励青少年参加传统文化研学路线,拓展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和内容,让青少年们身临其境学习、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有机融合,持续提升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促使青少年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为不同群体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拓展文化新阵地,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认同感,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此复函已经朱传富书记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答复情况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人大》网站:http://www.ccpc.cq.cn/,依程序登录议案建议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电话:023-63765153

联系人:伍老师

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5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