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DH081号)收悉。经与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渝中区全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机构总数位居全市前列、营业收入位居全市第一,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连续5年正增长,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集聚了菲斯克、万友人才、上海外服(重庆)、外企德科等一批各有特色的优质人力资源机构。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才榜前20名中,我区9家机构上榜。我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相关做法在全市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交易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并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人力资源服务》杂志刊载。
一是常态联系服务企业。坚持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4年以来,分管区领导、局主要领导带队走访,科室工作人员分层分类实地走访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共233家次,协调解决助企纾困政策兑现、劳动关系、注册地址等困难问题88项。按照全区关于加快构建“3+X+N”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有关工作的部署,参与制定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
二是梯度实施人才培育。针对行业重点业务负责人,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研讨沙龙,对企业关心的退休养老保险补缴、跨区县社保关系接续、稳岗补贴政策兑现等问题作现场解答。针对财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负责人,分别开展行业经济运行培训会和行业安全生产培训会,帮助和规范企业在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方面两条腿同步走。针对行业高管,举办“城心同行 赋能发展”高管沙龙,对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剖析,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及当下经济形势,为渝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凝聚新动能。
三是积极搭建对接平台。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满天星”行动计划,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与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研修活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经济运行研讨沙龙等“汇智渝中·赋能发展”品牌活动9期,邀请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推荐匹配人才,持续为重点产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重点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围绕渝中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发引才岗位,编制《重庆市渝中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5年)》《重庆市渝中区急需紧缺人才白皮书(2025年)》,发布优质岗位920个,人才需求2343名,筹备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创新升级,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精准匹配。
四是严格规范行业发展。落实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积分制”管理制度,强化市场行为评价,形成扬正控负长效机制,系统内执行“加分”企业44家次。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源服务供给机制,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与区级相关产业部门合作,编制《渝中区专业服务业在区机构名册》,42家辖区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册,面向全区作重点宣传推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市场主体培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育、引导规范经营、搭建产业对接平台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加强渝中在人力资源产业未来的发展,我区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以服务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以创新来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转型。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市级人才图谱、人才驾驶舱、产才大数据平台等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与市场机构对接,助力市场机构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强化行业数字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优化传统业务模式和流程,开发培育新产品、提升效率。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帮助行业新产品拓展市场。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创新。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高附加值业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支持视频招聘、直播带岗的新兴业态发展。
(二)以融合为着力点,推动产业集中发展。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打造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供给体系。以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为重点,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融入,争取培育打造“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金融资本融合。减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资金压力,发挥金融大区的优势,探索与创投基金、市场化基金,包括人才种子基金对接,支持创投活动开展。挖掘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用好用活金融支持,形成协同发展态势。
(三)健全知识产权人才体系。根据国家知识产权重要规划,紧紧围绕渝中区经济发展,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扶持政策,推动《渝中区质量发展和知识产权扶持办法》出台,为科创企业在专利创造、商标注册等方面持续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加强知识产权干部队伍建设和数据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代理、法律、培训、转化等领域服务水平。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和政府知识产权服务效能,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合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时间节点,持续对企业及行政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服务水平。
(四)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产业规范发展。
强化年度报告公示、诚信积分制管理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扎实开展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排查化解的专项行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积分制度管理,及时录入机构违法信息,确保诚信评价、信息公示作用有效发展。强化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封堵更换马甲不断实施违法行为情况的发生。
(五)要抓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深挖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生产企业用工保障、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不断做优产业市场环境。加强对已认定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宣传,讲好渝中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故事。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先进经验,不断扩大行业的影响力,营造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良好发展氛围。
此答复函已经张道建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议案建议场景,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