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渝中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DH30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办理情况
我区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建设,积极构建多级协调联动机制。目前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成区人力资源市场、零工驿站、自助求职登记终端等157个就业创业服务点位,提供政策宣讲、岗位推荐和职业指导等服务,提升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感知度。
2024年,我区开展各类“就业心理辅导护航行动”,累计举办就业观念引导讲座、人社局长“面对面促就业创业”座谈会等专项活动3场,覆盖毕业生200余人次;对于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辖区10家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开展创业辅导活动755场次;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迈出职场第一步:依托区内467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发布就业见习岗位1.52万个,组织213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二、关于“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的办理情况
近年来,根据中央有关工作部署,市区两级持续优化企业用工激励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我区正在实施的与用人单位有关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政策有: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求职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灵活就业补贴等。2024年全年我区累计发放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助资金2969.36万元,带动企业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4198个。
今年我区将通过强化政策宣传、扩展优质岗位、强化日常管理等手段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提质升级。
三、关于“加强就业需求的信息流通”的办理情况
我区着力打造“线下线上双通道”信息平台。线下方面,2024年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满天星”软件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我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陆续开展“筑梦不夜重庆 点亮创业星光”“渝中区‘职’得你来:大学生就业‘帮’”“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24场,累计提供市场化岗位超6000个;线上方面,依托“渝职聘”平台,实现岗位智能匹配,累计发布岗位7367个。
针对信息触达“最后一公里”问题,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方式,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帮扶状态。依托实名台账集中开展帮扶,按需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普遍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2024年辖区各街道、社区、专职就业服务专员、5家人力资源机构对市教委、市就业局、求职登记小程序下发的902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帮扶5514人次。另外通过专职就业服务专员为辖区内企业送服务上门,摸清企业用工需求:2024年9-12月累计走访区内企业620家次,提供各类服务4000余次。
四、关于“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机会”的办理情况
在提升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方面,2024年我区广泛组织开展模拟面试、简历指导、企业参观等体验活动7场,增强高校毕业生求职适应能力。在技术培训方面,推出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发互联网营销师、电工、西式面点师等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和课程44场,增强高校毕业生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2024年,我区累计组织高校毕业生620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毕业生给予每人最高1600元补贴,切实降低参训成本,提高参训积极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市委、市政府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强化政策集成、服务提质和权益保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更适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方式,通过当下年轻人熟悉的自媒体、数字媒体等交流方式,拉进心理距离,再开展就业帮扶,提升帮扶效果。
深入了解帮扶对象。将通过短信、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增强和未就业毕业生的联系,通过沟通交流找到转变就业心态的关键点,进一步提升就业帮扶工作效果。
加强数据跟踪调度。在推动工作进度的同时确保数据质量,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数据核查,做实基础台账,定期开展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
尊敬的丁玎代表,感谢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此答复函已经张道建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议案建议场景,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