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付云
提出时间:2016年1月11日
提案原文
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14号
关于科学规划市场化运营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随着小汽车的迅速普及和居民出行结构的变化,停车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停车难成了政府和公众密切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只有从科学规划、严格控制的源头和市场化运营管理的机制上采取措施才能逐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停车设施建设的原则是“配建为主、公共为辅,临时占道为补充”,目前规划停车配建指标不尽合理,控制不严。表现为一是停车配建指标落后,未能及时调整,如北京、上海的指标制定年份尚在2003年左右。二是不同地区停车配建标准没有区别,未发挥停车供给对停车需求的调节作用。三是停车配建标准执行力不强,老式建筑停车配建车位明显不够,部分新建建筑仍未按配建标准执行。导致大量车辆乱停乱放,临时占道变为长期占道,静态交通秩序混乱。
如何做到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停车配建主体地位,制定合理的停车配建指标,建筑产生的停车需求应由自身配建解决。二是提出合理的分区分类配建指标,根据不同停车分区、用地性质和建筑类型确定停车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停车配建标准。三是控规中地块分图则控制,对土地出让、设计、建设、竣工进行全程监督,挪用随时纠正。四是科学规划位置合理、规模适当、方便易用的公共停车,合理控制公共停车场总体规模,为主要商业区、公共服务片区、旅游片区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并优化与周边建筑、道路的衔接。
停车设施主要服务小汽车人群,具有一般公共商品的属性,应坚持“用者自付”的市场化原则。停车设施供给与服务是产业而不是公益事业。停车收费价格不仅影响到使用,促进停车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影响到购车意愿。停车价格与土地挂钩,市场定价,适度消费,高昂且差别化的停车收费等香港、日本的经验值得政府相关部门深入研究。
目前,低停车收费标准及配套措施缺失导致停车楼场投资回报率低,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如何在停车收费定价方面从政府投资、免费低价转变为市场主导、公平公开,产业化发展,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值得思考。一是弹性收费方式:对重点地区或拥堵地区路侧停车收取较高费用,根据停车位的使用率高低,通过智能停车系统定期对停车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二是成本定价方式:结合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成本费用进行停车收费定价。
相信通过政府规划、发改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着眼当前、惠及长远,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加强运营管理,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改善城市环境。
提案复函
类别:A
渝中发改〔2016〕90号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
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14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付云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三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科学规划市场化运营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提案》(第014号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渝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特别是针对解决我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经我委认真研究,提出如下回复意见:
诚如您建议所言,渝中区作为老城区、建成区,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城区停车位总量不足;现有停车资源整合不到位,如大多数写字楼停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闲置,而住宅小区停车位则是晚上不够用,白天闲置,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停车场(库)缺乏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共停车场建设方面力度不够。此外,少数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不强,乱停乱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通拥挤,浪费了停车资源。
缓解城市“停车难”是我区缓解交通拥堵、服务民生、改善环境的迫切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15年,我区编制完成《渝中区停车场专项规划》,根据渝中区区位、核心职能、人口、交通、地形、现状建设特征,提出适宜渝中区情的停车需求管理供需结构,从“优化停车结构、支撑核心功能、保障住区需求、促进交通转换、提升停放效率”五个方面,构建“服务导向明确、需求合理满足、载体因地制宜、动静交通协调、设施高效利用”的特色化停车系统,该方案已动态整合入重庆市《都市区停车专项规划》初步方案。我委根据渝中区“十三五”规划、都市区停车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重点项目计划安排,将加快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停车场(库)。以“问题、需求、民生”为导向,构建“配建停车为主体、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模式,按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停车配建要求,规范载体配建和鼓励增配停车泊位数量,并严格验收程序。根据居住人数以及建筑物附近人流、车流量等情况,规划预留充足的停车位,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比例,由现状约2%提升到5%以上,逐步减少占道停车泊位,但视道路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比如可以在停车确实困难的小区且附近道路路幅较宽而深夜通行车辆少的地段上设置深夜限时停车位,立好告示牌,把停车的时间、要求以及违规超时停车的处罚规定一并告知市民。
二是新建、改建一批停车场。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的契机,优先规划和建设一批如停车场(库)等交通公共配套设施。在我区“十三五”重点项目库中,我委共梳理出约40处公共停车库和配建停车库,力争新增停车位4.5万个。其中,重点针对核心商圈及办公区、文化设施及旅游景点、重要学校及医院等核心功能区域布局10余处公共停车场,如在核心商圈及办公区新建棉花街、圣爱堂等停车场(库);在文化设施及旅游景点新建大礼堂(人民广场)、东水门桥下(湖广会馆)、西三街(南宋衙署)、飞机码头等停车场(库);结合校点布局新建中华路小学、四十二中、求精中学大坪分部等停车场(库);在重要医院配套建设大坪医院、文化宫及少年宫(服务儿科医院)、戴家巷(服务重医附二院)等停车场(库)。同时,针对需求缺口较大的老旧社区周边布局10余处公共停车场,如交通街、张家花园、印制二厂、观音岩等停车场(库)。在20余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配置或超配停车位,如凯德来福士广场、化龙桥瑞安天地等。
三是加强停车管理,提升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对出现毁绿或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的行为进行及时整改;对超时占道停车的,坚决实行拖车措施,以免影响交通。另一方面,加强停车智能化建设,利用全区智能交通工程进一步整合停车场库信息联网,提升停车设备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智能停车手机软件的应用论证。
四是探索和发展停车场(库)市场化建设经营。采取政府出资与适当吸收民营资本参与的方式,在人口、车辆集中的地带建立体或平面的停车场,还可充分挖掘、利用单位停车场、立交桥下和空余地规划整理成停车场。鼓励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同时,开放差异化停车收费(自主定价权),实行“地面高于地下、路内高于路外、白天高于夜间、商业区高于住宅区”的差异化收费标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受益”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停车条件和交通拥堵情况,探索弹性收费方式,对停车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根据社会资本建设和经营停车场(库)成本费用,进行停车收费定价等。
五是加快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我区将实施公交优先政策,特别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确保市民出行便利。同时,做好宣传教育,鼓励市民尽量环保低碳出行,尽量公交出行,自己开车时要注意按规定停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创造良好的行车、停车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此复函已经我委李俊明主任审签。您对以上回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重庆市渝中区政协第十三届第五次会议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寄交渝中区政协和我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对您关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联系电话:63765115
联 系 人:周晓渝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6月6日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督查委员会办公室。
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6月6日印发
(共印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