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
关于渝中区互联网+商圈消费升级改造的发展建议
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母城,城市产业、社会转型起步较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有利于我区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对实体零售经济冲击很大。全球范围的零售行业大洗牌正在上演。中国2015年至少上万家店铺关闭。梅西百货2015年关了14家门店,在2016年春再确定关36家。万达百货,变革调整;尚泰百货逼离中国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社会认知的普遍理解是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互联网电子商务冲击客观存在,但不完全是。这是一种 “替罚羊”心态。
据悉,从全国看,2010年到2015年网络零售总额增长很快。然而线上消费与社会消费总数相比,2014年只占10.7%,2015年占比12.5%。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0年,此占比会达到16.3%。越是向后发展,占比增长会越来越缓慢。并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
同时,国家政策方向明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5〕72号》提出:“推进零售业改革发展。鼓励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支持受线上模式冲击的实体店调整重组…鼓励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开展全渠道营销……”
渝中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商圈经济起步早,支撑作用明显。如何在互联网必然趋势下保持商圈属地经济,在拥抱互联网经济的同时。避免区域经济不被互联网结算异地化,地方税收不被集中转移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借助各方面技术发展日臻成熟。围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实体店商场景数字化的线上线下真正融合行业体验式消费,使得实体店商具备互联网同等便利的消费行为分析能力。达到线下体验、社交,服务,线上信息交易,交流的真正拉通,融合线上线下优势,相互弥补不足。
为实现这种消费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支持实体店铺场景数字化方案建设。引导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传感器研发,并结合大数据运营,为实体零售商铺数字化改造服务的平台方案,为“智慧店商”设立专门的研发引导资金支持。大力帮助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协助受线上模式冲击的实体店调整重组,实现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据化改造,增强店铺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并开展全网全渠道营销。
二是设立互联网+实体““店商”科技产业园。在目前互联网产业园,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基础上,建议新设立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专为发展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服务支撑平台。
三是引进国内外优秀相关企业。在产业园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如:国外有shopWithMe、InMotion、google、apple,国内有云子、万达飞凡、智慧图等应用层面的企业,专注于室内导航、商铺数据跟踪等公司。同时也需要引进国内外做基础技术企业。如RFID研发、WI-FI,iBeacon,人脸识别等,以便在区内或者市内形成产业生态支撑闭环。
四是扶持渝中区本土企业发展。渝中区有智道、中商科技、小九等为代表的商业应用研发企业。现状是企业行业归类不清。有的属于互联网,有的属于高科技IT企业。没有针对的政策引导。建议将这样的企业引入到“物联网产业园”,为这些发展企业提供政策,资源支撑,引导扶持这类企业发展,提供产业配套。
五是引导商圈商铺向数据场景化改革。商圈发展一部分是商业综合体环境升级改造。另一部分在于入驻商家的升级引导。在互联网领域中,电子商务销售方案很丰富,产品曝光机会非常多。商品、消费者、店铺场景渠道等数据可以轻松的获取。而实体店铺想要做同样的精准分析基本没有可能。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有“cookie”传感器技术,而实体店铺没有这样的跟踪。鼓励引导,帮助商家在店铺布置传感器,让实体店铺具备这样的“cookie”。
六是设立零售体验消费中心。在商圈设立专门的消费体验中心场所,吸引有实体店铺,也有网上店铺的零售商家。线上店铺可以是独立网站、移动APP或者入驻大型平台的网店。通过线上线下打通,为这些商家带来更好的销售体验,提高销售额。集中进口商品体验中心,打造体验消费新商圈。
如此,再次在必然趋势发生时,为渝中区在新型体验式消费创新方面,确保母城领先!
复函
重庆市渝中区商务局
关于区十三届政协五次会议第2016-007号提案的复函
邓凤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渝中区互联网+商圈消费升级改造的发展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对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去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等健康发展。您的提案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区互联网+商圈消费升级改造很有借鉴意义。
目前,我区是全市唯一拥有两个市级核心商圈---解放碑商圈和大坪商圈的城区。2015年,两大商圈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百亿元。为推动我区商圈互联网化消费升级改造,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推动推动传统商场和购物中心运用新型信息化手段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型购物中心(商场),解放碑王府井百货、英利IFC、美特斯邦威旗舰店、大坪龙湖时代天街、英利大融城等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在实体店内自建免费WIFI,开发移动端APP,尝试微信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通过采用新型信息化手段进行改造,积极“电商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在大坪商圈,引入重庆傲际科技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搭建了“政务智慧化”、“停车智慧化”、“消费智慧化”、“公共服务智慧化”、“金融服务智慧化”等五个服务平台,推进商圈服务的智慧化。目前,大坪智慧商圈建设1期微信平台已正式上线,初步具备“消费智慧化”、“公共服务智慧化”、“政务智慧化”等功能。三是在大石化区域,依托协信地产正在启动打造“启迪协信科技园”;同时拟在五一技校地块谈判引入有实力的运营商打造电商产业园。
您提出的六条具体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启发很大。结合商务局有关职能职责,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开展如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区域内有条件的实体店铺先行先试,试水店铺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化商场和购物中心,并逐步推广。二是积极论证,认真探索在高九路区域,在重庆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打造我区物联网产业园,集聚相关企业,逐步形成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三是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努力引进ShopWithMe、InMotion、万达飞凡、智慧图等应用企业,集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企业,充实物联网产业园主体,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完善商圈配套服务建设;四是搭建传统商贸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公司的合作交流平台,互促发展,如我局多次为我区有关公司推荐较场口夜市二期智慧街区建设项目、北碚区智慧商圈建设项目等;五是引导支持我区传统商场、购物中心等进行新型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打造智慧商铺,继续会同区经信委实施电子商务双推工程,助推我区智慧商圈建设;六是鼓励商贸企业建设零售体验消费中心,同步发展网上商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动态追踪商圈消费升级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支持商圈消费网络化、智能化、立体化升级改造。
重庆市渝中区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