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致公党渝中区委(执笔:何萌)
提出时间:2016年2月19日
提案原文
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73号
关于在全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建议
现状: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频发,伤亡惨重。其中,许多伤者是因为在最佳抢救时机的4-8分钟的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才失去生命,令人痛惜。
问题: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的病患,在4分钟内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一般都可以救活,这个时间叫救护“黄金时间”;如果超过8分钟,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分钟基本不能救活。按规定,医院救护车接到电话后5分钟内需出车,按15分钟行驶时间预计,多数情况下会错过救护病人最佳时机。因此,现场人员常识性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有一些简单实用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就可以在医生到来之前采取力所能及的应急救护措施,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然而,在目前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中,公众的自我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都还相当淡薄和欠缺。普及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需要政府、社会、民众长期的支持、努力和共同参与。
建议:一、整体规划布置。区应急办总牵头,各部门配合,在全区开展全民共同参与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工作。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主要部门的考核指标之一。
二、加强宣传教育。区科委将急救知识普及纳入市民科普教育体系,区文明办市民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纳入国民的综合的素质和文明程度评价体系,将提高急救意识与国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区委宣传部及各部门、单位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知识宣传,指导市民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手段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的应急处置。各街道、社区把普及和宣传急救知识作为一项日常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培训,建立具有一定自救互救能力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三、开展救护培训。依托区卫计委、区红十字会等资源,在我区建立一支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工作的师资队伍。根据不同行业和人群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特别强化警察、服务人员、司机、保安等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急救技能培训。
四、纳入学校课程。区教委牵头,加强对辖区中、小学校师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健康教育课上学到应急救护知识,如:心肺复苏、急救包扎等;利用已建成的生命健康体验教室,开展体验式教学,辖区中小学生每年至少有一次现场学习的机会。
五、新学驾驶员培训。交管部门开展初学驾驶人救护知识培训,将《救护员培训合格证》作为新发驾驶执照与通过年度审查的必查条件之一。
提案复函
类别:A
渝中科协〔2016〕7号
渝中区科协关于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73号提案的答复函
致公党渝中区委:
你们在区政协第十三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全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建议》提案,感谢您对科协工作的关心,特别是对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工作的关注。对您所提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科协积极整合相关部门资源,采取举办科普讲座、科普知识巡回展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
一是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知识宣传,指导市民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手段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的应急处置。区科协在渝中有线电视台开设《科技与生活》栏目,定期在电视台播出,将应急救护等科学知识及时快捷普及到社会公众。在《渝中报》上开辟了“科普生辉”专栏,从2003年起每年编印《渝中科普》,定期向群众、机关干部发放,宣传应急救护等科普知识。
二是结合每年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爱耳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宣传活动。如,2015年区科协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期间,渝中区举办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和各街道、社区科普活动90场、参与人次逾3万人次,发放《渝中科普》等各类科普资料近6万份(册),1200余名科普志愿者参与活动,巡回展出科普展板200块。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发动市民防宣教中心、三院等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科普工作,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服务市民群众。
三是区科协开办社区科普大学,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应急救护知识。社区科普大学是科协面向社会公众宣传科普知识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科普大学目前已经覆盖全区11个街道,其中菜园坝街道流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积极发动市民防宣教中心,开设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方面的课程,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
四是区卫计委开展卫生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2014年,为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发了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利用医护人员的专业优势,开展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护培训。2015年,组织了辖区中小学校医及保健老师15人参加市红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培训合格的师资对辖区老师及学生开展培训,广泛普及校园师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意外事故现场的自救互救能力。除此之外,区红会每年还会在辖区机关、学校、居委会等开展日常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并会积极将救护培训延伸到警察、服务人员、司机、保安等行业人员中。
五是区教委每年通过技能培训、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校园保健医生进行急救知识和应急救护的技能培训。各校园充分利用朝会、班队会、校刊校报、黑板报、手抄报、图片资料展示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救护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习急救知识,通过模拟培训掌握基础应急救护技能。区教委在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和大同实验学校分别建有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大同实验学校生命健康安全体验室现处于验收阶段)。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体验室一直用于区内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防护能力培训,再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带动社会,达到促进全社会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防护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同实验学校生命健康安全体验室为国家红十字会总会首批建设项目,该教室主要是以“场景式+情景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模拟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应急救护、地震、火灾等不同安全事件情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知识问答、闯关游戏、逃生演练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个人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掌握不同安全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避险的和应急救护技能。
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单上寄给区政协提案信息办公室和我单位,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电话:63765243 联系人:李维
重庆市渝中区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