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渝中区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方法的建议

来源:区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6-07-20 01:29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提案者:区政协学习文史委(执笔:吴智文等)

  提出时间:2016年2月19日

  提案原文


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71号

关于在渝中区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方法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矛盾和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复杂化,各级政府在工作中均面临着类似的长期困扰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民生投入越来越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满意度却没有越来越高;基层管理越来越细,基层干部越来越忙,群众的认同感却没有越来越强;社区和居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社会却没有变得越来越和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只强调加大投入和权利赋予,没有相应的责任共担和公平的投入机制,投得越多,群众越不满意。只强调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没有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管得越细,群众越没有幸福感。只强调加快发展,城市建设,没有把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同步推进社会建设。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的群众工作方法不对路,另一方面没有理清政府、基层社会组织、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针对这些问题,南岸区委区政府近年来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行“三事分流”,即:在开展基层议事协商时,将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处理,合理界定政府、社区和居民的权利责任边界和互补协同关系,确保政府办“大事”、社区组织办“小事”、居民个人办“私事”。其核心为:责任共担、广泛参与、协同共治。“三事分流”的探索和实践,被民政部推选为“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5年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区县被民政部纳入全国第三批“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实验区”。

  从南岸的实践经验和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在我区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区分责任边界后一方面政府从小事和私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好大事;另一方面政府施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逐步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二是有利于激发社区自治活力。通过“三事分流”,改变了社区大小事务都由政府、居委会包办现状,社区治理由单边行动变为多边合作。三是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自下而上的协商,让居民在自家门前就能表达民主诉求,其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幅提高,基层民主协商得到广泛运用,居民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直接行使。四是有利于广泛的推广。“三事分流”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理念和操作性强的方法,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只要转变理念谁都可以做。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工作。创新社区治理涉及组织、人事、科技、财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发展改革等诸多部门和机构,而“三事分流”工作方法的关键是“两委领导”。因此,要在认真学习“三事分流”有关经验和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区委领导、区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组织领导机制,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形成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的合力。

  二是建设新媒体平台。众多新媒体的出现,为党和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供了新渠道。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建设群众交流参与平台,使网络、微博、QQ、微信、电子信箱等媒介和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利益诉求表达的通道、下情上传的新渠道,成为汇集民意的强有力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元性,建设“宣传引导平台”,顺应时代潮流,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群众欢迎的方式去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宣传动员群众;通过新媒体的多种渠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以调整工作目标和政策。

  三是完善工作保障。在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方法时,区政府改革投入机制,探索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政策思路,通过公益创投、基金会、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治理和服务,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实验区建设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实验区建设经费来源渠道,为开展政策研究、组织学习交流、宣传实验成果提供经费保障。同时针对“三事分流”工作方法推广过程中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丰富完善“三事分流”政策理论,着力在规范制度建设长效机制上走出一条更加坚实的路。




  提案复函

类别:A

渝中民〔2016〕104号

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

关于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71号提案的复函


渝中区政协学习文史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渝中区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方法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市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各区县结合本区县的实际,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如你建议中的南岸区探索的是居民自治“三事分流”工作法,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我区探索的是“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在探索中,全区按照“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要求,着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依托、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模式,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我区“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2015年10月22日,民政部在重庆市召开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区政府副区长黄孝明,代表渝中区在会上作了“探索三社联动模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上清寺街道上清寺路社区、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作为了大会的参观点之一,接受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或局长的考察。同时,上清寺街道探索的“三社联动”做法,得到了市委研究室的充分肯定,其做法以题为《渝中区上清寺街道推进“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的做法及启示》在《参阅》进行了专题报道(第40期2015年12月1日)。我区的“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做法如下。

  一、明确“三社”职责,理清联动关系

  围绕“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目标,逐步理顺党委政府、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职责关系,为“三社联动”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加强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注重把握“三社”发展方向,研究提出渝中社区建设“1535”总体思路,制定“1+16”政策体系,促进“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发展。二是突出社区“两委”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针对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弱化的问题,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增强社区自治能力,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治理服务提供平台。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与基层党委政府、社区“两委”密切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构建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工作格局。四是借力社会工作的专业支撑作用。梳理居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科学设置针对性的社会工作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社会组织承接项目,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三社”建设,夯实联动基础

  (一)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实现社区自治共治。一是全面理顺社区职能。通过“上收、剥离、取消、合并、优化”等方式,将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事项由296项精简优化为72项,成立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承接从社区剥离出的行政审批职能,使社区居委会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发展社区自治、协商和服务上。二是广泛开展民主协商。依托居委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开展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工作,组织协商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依托社区听证会、民情恳谈会,建立“自下而上”的协商议题产生机制,协商解决社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三是打造社情民意新平台。建成集行政服务、社会事务、信访办理、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渝中区社区服务网络,下设78个社区子网站,收集各社区网页上社区论坛中居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切实改变“等群众上访”的现象,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及时协调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建言献策等问题。

  (二)推动社会组织补位,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一是培育社会组织发展。通过开展直接登记、推行备案制度等改革,放宽准入条件,促进全区社会组织数量快速增长,目前总数达到904家、从业人员3850人,平均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15个。二是促进作用发挥。编制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引导公共服务领域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全区116家社会组织共承接就业培训、居家养老等8类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年购买服务总额近3000万元。三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服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助类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全方位提供发展指导、项目推介等支持。四是加强规范管理。落实行业协会政社分离要求,清理社会组织97家、注销3家;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评估,规范社会组织日常管理。

  (三)推动社工服务到位,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一是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培训、鼓励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方式,推动社区工作者转变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目前全区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366人,占社区工作者总数的32%。二是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设置以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共性项目144个和以社区差异需求为服务内容的个性项目36个,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组织承接等途径,以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的方式推动实施。三是建立社区社工室承接服务。在77个社区分别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室,在每个社区设立2个社工岗位,按照“转化+调剂+公招”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专业社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们在开展“三社联动”工作中,将积极吸纳南岸区“三事分流”工作法好的做法,进一步深化我区“三社联动”工作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此复函已经我局曹泽沛局长审签,你们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单上寄给区政协提案委办公室和我单位,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徐孝添               联系电话:63836587

  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

  2016年5月17日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督查室

  渝中区民政局办公室                                                                                2016年5月1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