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渝中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56号 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文旅委 发布时间:2021-07-13 17:0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尊敬的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贵委提出的《以文旅超级IP概念 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的提案收悉。我委赞同以文旅超级IP概念,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的建议。以文旅超级IP概念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现针对提案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一、推进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方面

一是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保护名录,有效推进传统风貌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推动中山四路、李子坝传统风貌区申报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推动鲁祖庙、飞机码头-燕子岩-枇杷山片区申报为传统风貌区。二是出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十七条措施》,编制了《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保护传承专项规划》,进一步理清了渝中区历史文化脉络,构建了历史文化价值体系,总结形成了6大价值主题、19个价值特征,并形成3大类、10小类价值载体,划定了9个重点控制片区,并建立历史文化资源阐释系统,为渝中区以价值为导向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活化展示打下了基础。

二、挖掘展示母城文旅资源方面

开展文旅资源普查,调查记录资源单体478个,渝中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入选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典型案例。“十三五”以来,完成法国领事馆旧址等50处文物修缮工程,文物完好率达100%。建成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陈列馆、郭沫若旧居陈列馆等4处区域革命类博物馆(陈列馆)。推进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建设、大田湾体育场修缮、白象街片区文物修缮等51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以“微更新”方式加速朝千路、棉花街等24处保护利用,一批“老建筑”成为“新街景”。

三、旅游线路方面

渝中区突出“山水游”“都市游”“文化游”三大主题,亮化“山城”“江城”“半岛”特色品牌,升级打造“红色游”“母城研学游”“博物馆游”“开埠及开放历史文化游”“云端游”“影视游”“夜间游”等旅游产品。近两年内先后编印了《嗨购畅玩 尽在渝中》10条商业消费主题旅游线路,助力疫后消费恢复;《重温红色记忆 激发爱国情怀》5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分别以“红色三岩”、革命烈士、统战文化、西南大区等角度串联;《街巷渝中》5条小街小巷主题旅游线路,分别以非遗、博物馆、电影、咖啡等为主题串联。线路册免费发放至景区、酒店、游客中心等公共场所,供游客免费取阅。此外还通过“渝中文旅”自媒体平台,结合新热点不定期发布旅游线路。在研学旅游方面,渝中区教委从顶层设计出发,精心谋划、综合施措、合力攻坚、有效化解了研学旅行的各种困难,确保了渝中各学校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区文旅委与团区委合作,将“奇妙博物馆”系列活动融入辖区中小学校外活动中,鼓励学生走进渝中区近30所博物馆深入体验学习。面向青年学生征集非遗主题画作,并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中展出。

四、旅游演艺方面

渝中区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有博物馆、美术馆、陈列馆等市级公共文化场馆24个,渝中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王琦美术博物馆等区级公共文化场馆4个,地区文化中心6个,社区文化室79个,常年推出专题展览以及文艺汇演年均400余场,湖广会馆、洪崖洞及即将开街的十八梯等景区及国泰大剧院、抗建堂、山城曲艺馆、重庆书城等都有常态化驻场演艺。下一步,我委将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打造解放碑中央艺术区,丰富旅游演艺供给,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

五、旅游推介方面

渝中区以“重庆母城·美丽渝中”为核心品牌,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联动规划、营销巴蜀文化、抗战文化等文旅资源,推出宽窄巷子—洪崖洞“宽洪大量”、宽窄巷子—贰厂文创园“远亲不如近邻”等热门CP,打造成渝精品线路、成渝文化旅游标杆。讲好渝中故事,普及渝中历史文化资源和保护知识,参与“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在央视播出,精心编制《回到的城的记忆—渝中区传统风貌街区汇编》《老建筑的重生—渝中区历史建筑汇编》系列宣传册,编撰出版《寻故渝中》《母城记忆》《母城文物概览》等书籍。彰显渝中独特魅力。创新营销方式,依托全媒体宣传矩阵、驻区领事馆、对外文化交流、品牌节会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文旅营销。多次组织外交官、摄影师、作家、网络达人等不同群体游渝中活动,持续开展“一会一节”、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渝中文旅品牌深入人心。   

六、旅游形式方面

渝中区把“旅游+”发展模式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延伸旅游十二要素全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旅游+商贸,依托解放碑、大坪两大百亿级商圈,打造云端经济、夜游经济、后街经济。旅游+工业,依托民国印钞厂一厂、二厂老厂房,打造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贰厂文创产业园。旅游+文化,打造城市书房、图书漂流站20余个,在文物和历史建筑铭牌上设置二维码,开发“扫码阅读母城渝中”微信小程序,市民、游客扫码即可获得中英文语音讲解。旅游+体育,推出解放碑登高楼、城市文化定向赛等特色体育赛事,吸引国内外爱好者慕名前来。旅游+教育,依托“红岩文化”重庆独家旅游资源,推动“红色三岩”提档升级,深度挖掘、重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旅游+影视,《少年的你》《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影片在渝中取景,助推影视、演艺产业发展,切实通过旅游业与各行各业相加,培育新业态、增加新产品、拓展新价值、创造新供给,产生“1+1>2”甚至倍增效应。建议中提到的空中游,由于渝中区全域禁飞,暂不具备可行性。但近期区规资局推出了重庆来福士空中连廊等12个山城楼台,曾家岩等12个山城阳台,都能获得“云端”观景的最佳视野。

非常感谢贵委提出了中肯并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我们工作有很大帮助,相信有贵委为渝中文化旅游献计献策,渝中区文化旅游业将会得到更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