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充分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助推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经研究,复函如下:
一、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渝中区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孕育了重庆革命火种、诞生了伟大红岩精神,留存有大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党在渝活动的重大事件纪念地或重要机构旧址,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史迹及纪念设施,是全市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区域。充分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在新时代凝心聚力实现伟大梦想;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和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留住“母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贵委提出《关于充分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助推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的建议》,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表示高度赞同。其中提到的“梳理深挖红色资源”“打造展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旅价值”“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发挥红岩精神作用”等方面,提得很好,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我们将积极采纳有关建议,落实到具体工作任务、项目推进中,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促进渝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
三、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作用,主要工作如下:
1.进一步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的政治自觉。渝中区委、区政府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有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会议,其中区委常委会集体学习、部署安排1次,区政府专题会议2次,区委宣传部专题会议2次,形成了《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题会议纪要》《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事宜的专题会议纪要》《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研究革命文物及历史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等3个,印发了《渝中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的政治自觉。
2.扎实做好革命文物基础工作。一是重视普查调查。完成全区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了革命文物档案数据,全面掌握全区革命文物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现存情况、产权分布、使用情况、保护需求等基础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家底明确。二是重视规划引领。已编制完成《渝中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并主动对接市文旅委征求意见,对每一处革命文物科学制定保护规划。三是重视申报公布,重庆市文物局于2021年1月公布全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50处(渝文物〔2021〕1号),渝中区载入目录的革命文物17处,正在申报第二批革命文物11处,目前,全区已纳入革命文物管理的文物遗迹共28处。四是重视研究阐释,进一步加强了对革命文物承载着的光荣历史、英雄故事、感人事迹、精神内涵等内容的梳理挖掘,整合现有文献史实、图文资料,开展调研,积极推出革命文物书籍、图册、视频等,做好研究阐释工作。
3.大力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渝中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组织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工程,对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中法学校旧址、沈钧儒旧居、杨闇公烈士铜像等21项革命文物实施保护修缮,改善提高了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提升了全区革命文物完好率、美誉度。
4.推出系列革命文物陈列展览。提升了红岩革命纪念馆、桂园、曾家岩50号周公馆等3处红岩联线系列博物馆(陈列馆),建成了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陈列馆、中法学校旧址陈列馆、郭沫若旧居陈列馆、沈钧儒旧居陈列馆等4处区域革命类博物馆(陈列馆),利用文物展陈“重庆党史图片展”“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郭沫若与文工团”等一批革命题材陈列展览。通过革命文物陈列布展工程,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开放利用程度,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目前,全区已纳入革命文物管理的文物遗迹共28处,其中曾家岩50号周公馆、特园、中法学校旧址等11处陈列布展,作为博物馆(陈列馆)对外开放;人民解放纪念碑、佛图关杨闇公烈士铜像、邹容烈士纪念碑、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等10处作为纪念设施或景观景点供群众瞻仰游览;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学生宿舍旧址等2处为单位办公场所使用;国民参政会旧址、大田湾体育设施群等5处正进行修缮工程。
5.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统筹利用渝中区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博物馆(陈列馆)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深挖红色资源,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用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岩精神”专题党课视频。组织党史专家打磨《中法学校:重庆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等20篇红色故事,编印红色故事选编,确保素材符合史实,实现故事化表达。编写推出《图说渝中党史》《口述渝中党史》等一批重点党史著作和出版物,举行“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渝中党史图片展”“百年辉煌 母城之光”渝中摄影大赛红色主题展。开设《红岩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等8个专题党课,编印专题红色党课汇编,挖掘时代价值,发挥红色文化力量。举办话剧《红岩魂》、川剧《江姐》专场演出,举行“小萝卜头”进校园等活动,依托展览展陈、文艺作品、文化活动、基层宣讲、红色旅游等讲好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覆盖20万人(次)。二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渝中APP等开设“渝中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专栏宣传红色故事50期。制作红岩精神微视频2个、“重温红色记忆”主题短片14个,点击量10万+。自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和干事创业激情。在通远门老城墙上举办由现场观看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学习新思想共赞100年奋进新征程”渝中区微宣讲比赛决赛,将“党言党语”转化成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能信服的精彩故事进行宣讲,帮助党员群众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历史经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伟大成就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宣扬红岩精神,打造红色精品旅游路线。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策划推出5条主题参观路线,引导党员干部就近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区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前往浮图关公园杨闇公烈士铜像、中法学校,缅怀先烈、参观学习,全区开展各类参观学习活动400余场,5万余人参加。各部门、街道、社区广泛开展“观看红色电影传承红色基因”“分享红色故事宣传抵制盗版”“红岩村学百年党史传红岩精神”“榕下百家”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传承红岩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6.积极做好红色宣传推介工作。推进“革命文物+互联网”模式,通过主题直播、展板展示、现场采访等形式,借助市、区两级融媒体平台,打造矩阵传播方式,挖掘、宣传革命史实、革命故事,推动革命传统搞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制作全区革命文物展板,推出革命文物图片展;重庆之声开设《红色小故事》专题节目,讲述红色故事,重温红色记忆;利用“渝中文旅”“微渝中”等新媒体,设置革命文物宣传专栏;与区融媒体中心开展革命文物视频、音频制作工作,推出《建党100周年短视频》《渝听渝说:讲述党史故事》等栏目;策划开展“守初心,促担当,党的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的宣传推介。
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渝中区历史文化资源集中、革命文物和文物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切实把全区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不断提升“母城”文化影响力,助推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切实做好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防洪排涝工程,加快推进吴铁城官邸、三·三一惨案纪念地、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张国富烈士纪念碑等保护工程。二是要科学制定文物活化利用方案,用好、用活革命文物,做好、做精文物展陈,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质优良,探索多种利用方式,积极彰显文物时代价值。推进吴铁城官邸、沈钧儒重庆史事展览馆、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旧址展示利用工程。三是要注重革命文物及其它文物周边环境打造,进一步提升文物的通达性、突出文物的标志感。持续做好革命文物周边环境、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四是要高度重视各类文物安全,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确保文物安全稳妥、万无一失。五是要进一步做好革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进一步梳理全区革命文物资料,深度挖掘文物故事,推出更多书籍、资料,力求做到高质量、精品化。
长期以来,贵委高度重视全区文化旅游工作以及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这充分体现了贵委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努力推动全区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果,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作出更大贡献!常感谢贵委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