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32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区文旅委 发布时间:2022-06-10 10:44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尊敬的王普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提高旅游景点体验感、打造差异化特色景区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渝中区文旅工作的关心,特别是对旅游景区打造提升的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组织领导方面

渝中区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了规划、公安、商务、交通等50余个有关职能部门、街道、管委会及平台公司,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决议、决定;对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总体部署、统筹协调、工作调度、督查督办、考核考评;研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或事项,部署全域旅游阶段工作;对全域旅游规划及旅游相关规划进行督导、考核、评估;对涉旅重大项目进行隐患排查;统筹协调全区旅游行业监管,统筹全区旅游市场安全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渝中区将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渝中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文化体育旅游工作会暨人文渝中建设推进会,市文旅委、市体育局领导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参加。会议明确,渝中区委、区政府将切实加强对文化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要求各主管部门、行业单位要将文化体育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相关单位要根据职能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文化体育旅游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各类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常态化搭建交往协作平台,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的交流与合作。相信有各方的支持关心和共同努力,将进一步促进渝中区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二、景区打造方面

(一)推进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渝中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抓好旅游景区品质提升的指示精神,按照全市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实施景观品相提升工程、文化品位升级工程、服务品质优化工程、设施品类更新工程、旅游品牌塑造工程等。以“微更新、精提升”理念提升景区整体风貌、保持自然生态本地;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元素转化和植入,有机融入旅游景区、文旅IP打造、品牌推广中;鼓励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合理适度融入多元业态,丰富游客综合体验,打造更多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小场景”,坚决纠正过度商业化现象。

(二)创新发展打造差异化景区渝中的每一处景、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是有故事、有内涵的,您关于打造“独特性”“差异化”景区的观点我们非常认同。渝中区把产业集群、园区作为重要的发展载体,加强引导调节、统筹规划、定期评估和动态管理,正在加快打造大鹅岭艺术潮玩创意集群、洪崖洞—戴家巷休闲产业集群、红色三岩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大礼堂—三峡博物馆文博产业集群等九大差异化发展集群,形成一批各有特色、各成体系的集产业孵化、观光游览、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同时,我们着力保护传承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留存历史记忆,打造了筷子街、棉花街、沧白路、金刚塔、打枪坝等80条特色老街巷,实现“一街一体验,一巷一情怀”,活化运用高层建筑、步道系统、防空洞等资源,实现一步一景、处处皆景。

(三)品牌塑造扩大宣传营销。渝中区围绕一家旅游景区拥有一个核心吸引物目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加强资源整合开发,着力打造经典景区或独特产品,加强品牌传播与推广,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着力写好“人文渝中”立体文章。深入挖掘渝中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化内容阐释研究,打造系列独具特色的“小品牌”“子品牌”,力争形成规模、形成优势,让“人文渝中”品牌内容实起来、活起来、丰富起来。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国内大循环,持续开展“重庆母城·美丽渝中”全国推介活动,策划开展一批影响力大、创新性强的专题营销推广活动。跨界整合资源,充分结合体育赛事、节庆节会、外事商务等活动,开展旅游对外推介。

三、景区管理方面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相关会议和文件要求,扎实做好旅游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对A级景区要求要加强防疫物资准备,完善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日常监测制度,做好游客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扫“场所码”,加强密闭区域或相对密闭区域通风换气,做好公共设施以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鼓励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及时疏导客流。

(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渝中区充分发挥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把“羊儿客”“票串串”“会销送旅游”“涉旅黑店”“散发小卡片”等旅游行业乱象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交巡警、交通执法、辖区各街道开展综合环境整治、“保健食品”整治、涉旅购物店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

(三)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渝中区充分发挥旅游安全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成立督查小组,每月至少一次对各大景区进行摸排,就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统筹协调各景区主管部门督促景区严格执行“先巡查、后开园”“不安全、不运行”日常巡查制度,严格落实极端天气条件关停、最大承载量管控等安全管理制度,合理控制高峰时段游客总量;会同相关部门对景区(景点)设备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重点对游客运载工具、高空游乐设施、在建项目、景区内部临水临崖路段道路等进行检查。达不到安全开放条件的,决不允许开放运营;达不到安全施工要求的,决不允许盲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筑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防线”,加强旅游领域执法力度,强化重大节假日期间明察暗访、执法巡查工作,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景区人才队伍方面

旅游人才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渝中区坚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技术、尊重服务的思想,致力于提高全区旅游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旅游人才的创新活力。一是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实施金牌导游培训项目,力争将特级、高级导游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在全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导游词讲解大赛上,渝中区选手连续三年获得冠军;二是积极参加市级、国家级旅游服务技能竞赛,我区从A级景区、星级饭店中推荐的选手多次获得全市岗位服务明星;三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区旅游协会、导游协会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当前,渝中区正充分利用游客接待“低谷期”,提升旅游景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一是提升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在法律法规、服务技能、文化素养、安全应急、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培训演练,推动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等全方位提升。二是引导景区管理人员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内部挖掘,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景区管理运营水平,沉下心来谋出路、谋发展。三是聘请专家队伍对辖区景区导游词进行更新、完善、编撰,充分借助全市导游词大赛、红色讲解员大赛等平台,培养、选拔旅游景区优秀讲解员,进一步优化旅游景区讲解服务,加强定制化、特色化讲解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四是成功申报并积极筹备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作培训班,拟邀请重点文旅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提升企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母城”渝中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效应,在全市发展中做出表率强化机制保障。按照“十四五”旅游领域系列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目标,确保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用好督查激励机制,做好人才培育引进,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旅游行业队伍。整合文旅资源。打造云端观景、惬意江岸、山城步道、防空洞穴等特色旅游景点。推出精品线路,让外地游客品鉴山城、本地居民品味渝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标准化推广应用,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试点,举办并积极参与 “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导游工作室”“导游词大赛”等品牌活动,不断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与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强化宣传推广。立足国内大循环,持续开展“重庆母城·美丽渝中”全国推介活动,策划开展一批影响力大、创新性强的专题营销推广活动。抓好安全稳定。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非常感谢您提出了中肯并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我们工作有很大帮助,相信有各位政协委员为渝中文化旅游献计献策,渝中区文化旅游业将会得到更大发展。

此复函已经渝中区文化旅游委朱传富书记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单上寄给区政协提案委(或者通过政协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网站,链接提案工作管理系统,依程序登录,填写对提案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524

(联系人:宋婕电话:023-63765421,地址:渝中区金汤街746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