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区委:
你们在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在社区内建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站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我区于2019年严格按照国家、市级有关要求,启动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初步建成“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合、社会参与”的心理服务体系,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搭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区委、区政府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以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14个部门领导为委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区-街-社”建立起全方位心理服务平台:“区”,在区精神卫生中心设立心理健康中心;“街”,在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心理健康服务点;“社”,在辖区73个(92%)居委会设社会工作室或心理咨询室。
二、成立心理专业人才服务队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区通过引进、招募等形式,建成以专业心理治疗师、咨询师主体,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为骨干,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为支撑,教师群体和社会组织相配合的心理健康专业队伍,积极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中,为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义诊、评估等服务。为应对突发重大事件,全区建立起由精神科医生和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志愿者等32人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每年开展培训和演练,提升专业能力,近年来在新冠疫情等重大社会事件的社区心理应急处置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建设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首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七星岗街道抗建堂社区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心理服务站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心理团体关爱活动和个案干预服务。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医师及心理治疗师定期驻点开展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辖区46所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260余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区内多所中小学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形成了“医校共建”的合作模式。全区200余家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参与,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以“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健康宣传日为契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广大群众提供心理慰藉、心理疏导。近年来在辖区各个社区开展咨询宣传活动累计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街道、社区、医疗机构设置154块“健康之声”宣传专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期,每期均有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渝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导向正确、主线明晰、氛围浓厚、内容丰富的宣传格局。第三,我区常年开设“13883108191”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及“心灵之窗”心理健康微信服务号。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根据国家《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工作要求,为各个社区居民提供规范有效的心理热线和线上咨询服务。到目前,线上接线干预1600余例。
当前,正是社会心理服务继续拓展,不断深入的重要阶段,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建议,进一步探索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更好为社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一是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可在各社区心理咨询室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测评等服务,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广大群众心理需求,初步评估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在全区建设社会心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掌握和处理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二是建立心理转介服务网络。探索各街道、社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心理健康中心建立业务支持共同体。通过铺设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信息化系统,联通“区-街-社”三级心理服务平台,建成纵向贯通、联络紧密、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形成由一个“中心”,辐射各个社区的蛛网式服务网络。各社区即时汇总、上传工作中收集到的群众心理健康需求及心理问题预警,区级统筹安排相应心理服务工作实施、开展。
三是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继续统合各方资源,探索服务方式,拓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可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广泛宣传心理科普知识。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探索在全区建立心理宣讲专业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四是强化特殊人群心理服务。可尝试组织社区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专项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五是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个街道、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专员或队伍,落实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我委可组织区心理健康中心,定期开展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心理测评技术、心理沟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保障社区心理服务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心理咨询伦理要求,规范、专业、有序、有效地广泛开展。
此复函已经潘传波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