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24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3-05-17 17:40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刘吉彦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专班专线,提升群众满意度

我委设置专门对外公开群众热线,设立专班专岗,严格按要求做到响铃3声内必须接听,确保群众电话热线24小时畅通。每月开展值班人员培训,强调接听礼貌用语、服务态度,传达每月电话咨询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质量管控,规范实验室管理

我委历来重视质量管控,结合三甲医院的标准规范中医骨科医院实验室的管理。坚持开展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开展率为96.2%,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重庆市临检中心、重庆市输血质控中心、重庆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室间质评活动,以及重庆市质控中心的新鲜血比对工作,平均项目覆盖率为91%,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发挥质控效能,推动结果互认

一是创建区域检验医学中心。该中心依托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医学检验科利用优质医疗技术和高端设备,通过医联体的模式为辖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检测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成立区域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该中心依靠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医学检验科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重庆市医学检验质控中心的工作部署,每年进行专业知识及生物安全等培训1-2次,金显微镜形态学技能考核一次,对40家设立医学检验科的医疗机构开展新鲜血比对1次,实地考核1-2次,极大的推动了分级诊疗,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升人员能力

成立标准化的急医学救援队。重视应急队伍卫生应急理论和实践的培训。组织开展渝中区委属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渝中区院前急救现场评估培训各一次开展渝中区新冠疫情防控桌面演练。通过培训演练和实践,强化应急队员的卫生应急意识,提高了队员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五)充分发挥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作用,将公众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作为应急体系建设重要环节

利用减灾防灾日世界卫生日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LED显示屏、宣传展板、条幅、宣传手册、宣传单及咨询答疑等形式广泛传播卫生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加大对群众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二、下一步工作

(一)逐步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梳理应急管理具体工作内容,配备专人负责,细化明确责任,加快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应急队伍正向激励机制,结合实际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不断激发应急队伍新动能。

(二)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动态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持续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完善急救网络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院前院内医疗急救有效衔接机制,稳步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服务可及性和资源利用率。

(三)持续提升应急队伍能力水平。一是开展各项训练,提升救援处置能力联合训练分为队伍集结训练理论知识训练体能训练三部分,由区卫生健康委组织队伍成员单位统一开展,确保区卫生应急队伍、背囊化快速应急小分队全覆盖、联合训练科目全覆盖专业训练分为医疗急救训练、中毒处置训练、传染病防控训练,由成员单位根据自身任务组织开展。各分队新进队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联合训练。开展联合训练和专业训练时,各分队承建单位均应优先安排新进队员参训。是加强训练考核,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每次组织集中训练后,于训练当期对所有参训队员进行考核。考核共设7个课目,其中实操类课目5个,理论知识课目1个,体能课目1个,其中理论知识采取开卷笔试(或通过移动设备在线参与考试)的形式考核,其余课目以实操方式考核。

(四)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意识。一是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利用“减灾防灾日”、“世界卫生日”等,加大对群众的应急技能培训宣传和科普教育,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继续推进公共场所AED的投放。逐步覆盖大型公共场所、居民聚集区等,努力扩大群众性应急救护覆盖面,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参与AED的宣传培训,培养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此复函已经潘传波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5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