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64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6-01 17:2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叶进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大力推动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机制体制。一是在全市率先成立渝中区云长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云长,在政法、组工、城市建设、交通、对外开放等5个系统设立区级系统云长,延伸设置各部门单位云长,统筹推进全区管云、管数、管用工作。2019年成立区大数据局,专司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二是印发《渝中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中区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渝中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顶层规划,明晰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中远期思路。三是出台《重庆市渝中区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细则(试行)》、《渝中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指南(试行)》,会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统筹做好全区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统一规范全区信息化设计标准,指导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四是探索组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深入多个部门走访调研,围绕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组建、运营、管理特别是实战应用工作广泛征求和吸纳意见,以城运中心挂牌成立为契机,抢抓数字渝中建设先机。

(二)建设智能中枢,夯实“管云”“管数”“管用”基础核心工作。大力建设渝中区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中枢项目,作为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底座,初步建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及运行管理四大管理系统,从技术、数据、业务等层面持续为区级各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共性能力支撑,初步实现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全面汇聚、政务信息系统全面融合的智能化应用体系。

1.强化资源统筹,做细做优管云。一是全面整合全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依托智能中枢数字孪生平台,强化物联感知的应用,推进全区各领域、各行业智能感知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统建共享,汇聚物联感知设备175509个,提供地理信息相关服务33项,接入视频资源6494路。二是牵头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至数字重庆云平台,自2019年底起,累计上云62个系统涉及32个部门,上云率保持100%三是依托智能中枢云管平台推动政务云全面监管和本地机房统一纳管,通过迁云业务申请、变更、关停、监管、评价全周期线上闭环管理,持续监控云主机资源使用情况,上云各系统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强化共享交换,做实做强管数。一是成立渝中区政务数据共享协调小组,牵头推动全区政务数据聚通用工作,对照市级三清单制度编制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梳理全区各个部门政务数据目录清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做好市区政务数据协同试点工作。二是依托智能中枢数据中台,纵向贯穿、横向联通,打通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唯一通道,指导58个区级部门梳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2305项,通过市区级联下沉65个市级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596项,累计发布资源信息项4.7万条,数据总量超过3.3亿。三是牵头做好全区数据安全工作,配合区国安办建立渝中区维护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情报研判预警、工作协调等制度,开展风险排查现场检查,收集全区重要数据目录,严格落实数据安全责任。

3.强化项目评审,做精做专管用。一是严把质量效益关,发挥专家评审的智囊团作用,着力开展好全区信息化项目的技术评审工作。2019年至今完成24个部门53个信息化项目的技术评审。二是聚焦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围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五大领域,打造了一批有渝中特色的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市大数据局支持,多个信息化项目获得市级表彰和支持,获得奖金800余万元。三是依托智能中枢业务中台,初步整合38个部门政务信息化系统165个,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门户,实现统一门户、统一用户、统一鉴权、统一能力,促进政务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实现业务流转高效协同。

(三)着力改革创新,聚焦特色亮点工作取得突破。一是以市大数据局试点工作为契机,建设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并在全区推广试用。开发基础信息管理、全域工作报表、网格事件流转、网格地图展示四大基础功能;上线人生关怀礼包、疫苗接种核查、残疾人和老年人关怀等多个应用场景。二是以推动政务工作模式创新为目标,推广应用渝快政,打造统一的协同办公底座。已开通89个部门7000余个用户,并持续扩大覆盖面,做好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工作,以全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统一底座,提升党政机关服务效能和水平。三是以智能化手段为支撑,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广渝康码,牵头做好涉疫风险人员应急赋码工作,累计完成108批次34万人次涉疫风险人员应急赋码(弹窗)和3000余人次的异常码转码,完成147批次3万余人次的电子通行证发放,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深度参与全区疫情防控工作。

(四)着眼整体智治,大力开展数字重庆建设。20234

25日,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市委书记、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袁家军强调,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聚焦聚力、实战实效、彰显特色,主动塑造数字变革新优势,积极拥抱数字文明新时代,推动最快系统部署、最小投入代价、最佳实战效果、最大数据共享,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高品质生活新范例、高效能治理新范式,加快构建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局面。

未来,依据《数字重庆建设总体方案》,渝中区将在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框架布局下,基于渝中区数字化建设现状,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深入实施渝中区数字化建设,推动渝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全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渝中实践注入强大动力。

二、下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思路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以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加强“云长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各部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制订工作方案、细化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强化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类分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对多部门联合承担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协同推进和数据融合,着力解决城市服务、政务协同、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等重大问题,为稳步推进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提升数字素养、建设人才集聚地

提升行政管理服务人员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创新数字化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市级重大人才政策,紧抓新时期人才汇聚新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在渝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科研工作站,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创业。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

(三)加强资金保障,创新投融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支持各建设单位积极申报国家、重庆市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提高上级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多级联建的方式节约资金投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运营机制,鼓励本地龙头企业、相关行业联盟等多方社会资本成立市场化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领域倾斜。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的预算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深化社会参与、共享数字红利

以“人人参与,人人共治”为导向,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打造全面参与“智慧渝中”建设的社会治理典范。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加强协作、紧密配合,促进多方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跨越数字鸿沟,释放数字活力。进一步提高渝中区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普惠化、共享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对外高水平开放,共创数字未来、共享数字红利。

此答复已经区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喻才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35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