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储奇门白象街,弘扬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建议》已收悉。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在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落实相关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充分挖掘中医文化,集聚中医资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深厚基础。
(一)下半城中医文化底蕴深厚。储奇门一带水路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四川主要土特产、山货、药材的集散地,因而城门内街上山货、药材字号、堆栈林立。据英国商人立德乐1883年记载,门内是“望不到头的药材商店,店门朝大路开,使空气中充满着中国药材浓重的香气,显然是大黄、甘草、鸢尾根和麝香的混合气味。”这里是重庆药材帮的集聚之地,不少全国知名的老药号都在此设有仓库和店铺。至今,储奇门一带,依然是重庆市药材行业集中的地方。
(二)下半城中医资源富集。储奇门白象街周边现有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大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南纪门、朝天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多家中医诊所,中医医疗氛围浓厚。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设有中医治未病科,南纪门、朝天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精品中医馆建设项目。
二、专业规划打造西部中医药产业园,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载体空间。
(一)项目区位。产业园位于十八梯与白象街两大传统风貌区之间,东西向长约1100米,南北向约170余米,以白象街十字路口为中心,沿解放东西路两端延展分布,占地面积约14公顷,计划建设投资约2.4亿元。
(二)发展定位。产业园以太极集团入驻、药材市场回归为契机,结合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医骨科医院、永康中药城等标杆企业,重塑“重庆药材第一帮”、建设“西部第一药城”,最终形成全国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三)产业规划。产业园规划“一心,两带,一巷,四市场的发展格局,“一心”即以解放东西路—储奇门行街路口为产业园中心,“两带”即解放东西路产业带、凯旋路中医药文化体验带,“一巷”即羊子坝中医药文化背街小巷,“四市场”即串联永康药城、中药材专业市场、金紫门市场(待提升)和解西路市场(待提升)。园区将从产品研发到商贸流通,从中医药产品到康养大健康产品联动,打造集本土非遗中医、西南片区特色中药材、特色中医药膳、中医药行业人才培训、VR博物馆体验等“医、购、养、教、展”一体化园区。
(四)发展策略。一是提市场,提升中药材市场物业品质,提高市场管理水平。二是育产业,培育中医药衍生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三是促贸易,零售电商并行,促进贸易转型,提高贸易总额。四是办展览,定期举办论坛、活动、交流会,提高知名度。五是强文化,结合中医药文博场所,开展研学文化体验活动。
三、着力提升中医药产业园及周边环境品质,优化营商环境,突出特色产业环境氛围。
一是市政绿化主题化改造,选取适应本地生长的中医药植物品种,丰富市政沿线绿化,以中医药植物营造产业园主题景观氛围。二是城市节点小品化营造,增设中医药相关雕塑、地雕、文化墙等小品节点,更新特色市政设施,强化中医药产业园的文化主题。三是周边脏乱差环境整治,联合市场监管局分时划线规范餐饮店外摆、划设外卖骑手摩托停放区域,督促产权单位对沿街门店、单位设置的垃圾桶周围乱堆乱放、外溢的垃圾进行日产日清,修复地面沉降、更换老旧井盖,整体提升美化园区环境品质。
四、强化中医药文化展示,搭建行业学者交流平台,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一是谋划中医药博物馆。目前,我委联合太极集团计划在白象街传统风貌区选址筹建规模约1000平方米的中医药博物馆,加强中医药文化互动体验;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2022年获重庆市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项目,将建设集展示、互动、科研、教育于一体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挖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骨诊疗术”内涵。二是筹建中医药学会、协会。我委将发起建立西部中医药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正积极筹建渝中区中医药学会。三是举办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我委计划年内邀请中医药领域相关专业人士举办西部中医药论坛,联合太极集团在西部中医药产业园定期举办中医药产业集中年会、文化体验博览活动,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此复函已经我委钟波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杨芸畅
联系电话:63318119 传真:63318067
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3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