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教函〔2024〕69号
尊敬的黄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支出的思考和建议》提案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并提出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中小学老师应提升授课效率,改善授课方法,控制好学生的作业负担”的建议
一是全域实践教学改革。围绕“优化-改进-诊断”三个方面,区域整体推进“共生课堂”改革。研制“共生课堂”观察工具,探索课堂教学的观测与评价、定性定量的实证研究。二是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区教委出台《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指导学校以管理标准为依据,管理和评价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各环节。三是科技赋能智慧教学。整合智能终端和数字教学资源,一体化推进区校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化教育环境,高标准建成区域智慧教育平台。四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大力推进“1(作业辅导)+N(素质拓展)”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作业辅导环节的管理,要求小学中低段学生在校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二、关于“学校要更加注重德美体劳的教育,全方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在的教育政策”的建议
要求学校严格执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渝中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指导意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借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严格清查随意增减课时,严禁出现“阴阳课表”现象,切实关注科学课、艺术课、劳动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将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全部纳入《渝中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丰富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三、关于“深入调研,探索科学的升学模式,淡化内卷式、掐尖式、超纲式等升学考试模式,做到教育资源均衡化,教育机会公平化”的建议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教学,严禁超前教学、超纲教学等;不得有违规统考、考题超标等行为;课后服务着重指导学生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课业答疑和个别辅导。按照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委办发 〔2021〕36号),各区县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四、关于“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议
2024年,渝中区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实验区聚焦区域联动推进,实践探索“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长主体、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样态,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渝中样板”。渝中区出台《重庆市渝中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渝中区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21—2025)》等政策措施和实施规划,基本形成区域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师资互通、专业互补”的协同育人团队,吸引超3万人加入;开发家长全员课程48节、个性定制课程400余节、社会实践课程百余节,实现家校社育人全覆盖。同时,将协同育人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工作考核等多维评价体系,激发内驱力,形成长效。未来3年,渝中区将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整合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强化协同保障、健全评价机制,让家校社协同育人更加联动紧密、更有温度。
五、关于“盘活社会场地资源,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的建议
长期以来,渝中区坚持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坚持高质量服务与减负提质相结合,以校本选修课程和兴趣社团活动为基础,开展阅读、科普、劳动等主题活动50余项,涵盖体育、艺术、计算机编程等活动内容80余类。积极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按照有关规定有序引进具有资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指导学校统筹引入艺术、体育、劳动、科技、非遗等5类校外优质资源。每年假期,会同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提供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社会实践基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促进教育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区教委每学期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发放《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告家长书》,制作“校外教育培训温馨提醒”宣传折页,引导家长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审慎合规缴纳费用;
科学引导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年龄和身体情况,加强风险意识,避免培训伤害。
诚如您所言,“双减”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协同发展。 下一步,渝中区将紧扣区域“双减”“1234”工作目标和思路,在区域文化发力、教育改革发力、集团办学发力、内部治理发力、外部规范发力“五个发力”保障下,标本兼治,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拿出更强的态势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促进教育生态持续改善,确保“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此答复已经肖方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或登录区县政协委员履职平台http://qx.cqzx.gov.cn/#/login?path=%2Fdashboard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