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62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4-05-24 17:44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贺春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第062号)收悉。经与区政务服务办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优化“渝快办”平台运用,夯实网上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目前全区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比例为82%;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压缩比例为67.62%、平均跑动次数为0.22次、即办件比例为36.62%。二是打造“一公里办事圈”,提升办事便捷度。在街道、社区、园区等服务网点,下沉21台自助服务一体机,让市民休闲消费即能办理41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7*24小时”就近办,截至目前,自助服务终端办理数9400余次,累计访问次数38900余次。与中国邮政渝中区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石油路、打铜街等10个邮政网点为“辐射站点”,提供区内邮政上门揽件服务,真正实现双向寄递、不见面审批,打造“一公里办事圈”。三是丰富“多元化”办理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夯实政务服务基础,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通过工作推进会、网格组长会、业务培训会等,加强对窗口人员管理,提高办事人员业务水平;设立志愿服务岗,完善窗口引导服务、帮办代办服务,对到线下办理的企业群众悉心解答,秉承“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出“绿色通道”“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一流的政务服务。

下一步,我区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行动,统一政务服务标准,完善办事指南管理,全面实现政务服务同层级、同事项、同标准,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二是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行动,推行“一窗综办”领域改革,提高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水平,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三是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行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推动 80 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落地实施,让更多政务 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推动落实川渝通办事项。四是推动政务服务“便企化”行动,实施政务服务进楼宇工程,健全区级领导、产业部门、管委会(街 道)三级走访联系服务机制、重点企业服务员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二、关于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方面。一是优化涉企政策供给。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创新开展政策文件制定走出去+请进来模式,提升企业参与度,确保制定针对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建议。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全力破除制约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通过开展政策绩效评估等方式,不断优化政策内容,强化政策实施效果。二是坚持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围绕全区“11241”产业发展战略,出台《渝中区关于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扶持办法》、《渝中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消费、文旅、软信、科技等方面的产业扶持政策措施,迭代完善我区1+6+N产业政策体系。编印《渝中区稳企惠企政策服务指南》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2021年至今,相关企业累计获得产业扶持政策资金7.44亿元。三是打造“诚信政府”。开展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拖欠企业账款清理行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失信行为,严格按照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在行政审批、财政资金奖补、评比表彰、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开展惩戒限制,建立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政策兑现中,坚持守信践诺,政策兑现率达到100%

下一步,我区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提升政策制定的规范性、科学性、精准性。加强政策拟定出台的调查研究和绩效评估,建立政策制定部门间沟通协商机制,针对“政出多门”的政策制定主体不精准问题,积极建立部门间政策出台全过程的协商联络机制,根据各机构的职能与职责划分开展有效协同,实现精准施策。二是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依托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渝中发布)等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设好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政策检索标签,帮助不同目标群体精确检索和运用其所需要的相关政策,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诚信政府。持续开展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拖欠企业账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未按期兑现惠企政策等不守信践诺行为的清理,提升政府及部门的诚信履约意识,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关于切实解决企业困难方面。一是搭建“区领导+部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重点(总部)企业服务三级对接联系服务机制,2023年,全区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座谈交流等形式联系走访企业2560次,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57件,问题办结率96.9%。二是建立“助企帮帮团”和“助企警务联络站”,形成多部门、跨层级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开展进园区、进楼宇“企业接待日”活动,累计办理企业问题诉求240余项,优化提升涉企服务。

下一步,我区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企业服务成效。一是坚持联系走访全覆盖,注重工作平衡。服务企业要喜新不厌旧、抓大不放小,坚持有事上门、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做好人员平衡、服务平衡、工作平衡,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高服务水平。责任单位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和需求,并按要求分级分层及时有效解决,同时,要了解企业未来发展规划,鼓励、引导、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技术、培育品牌等,进一步促进企业升级发展。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多样化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加强部门协作,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搭建业务对接、政银企对接、人力资源对接等各种交流平台,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扶持个转企”“小升规,帮助企业优化产品、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四是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平台协会效能。全面整合商企合作平台、融资平台、物业联动平台、市区行业商业协会等资源,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和成果转化,同时,充分发挥办场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作用,全面掌握和培育增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关于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市场主体实行“法无禁止皆可为”,从市场准入、项目招投标、要素配置等方面入手,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二是落实权力责任事项清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进一步理清部门法定职责,梳理权责事项,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区级各执法单位严格依照权责清单开展监管执法,确保依法履职,依法行政。

下一步,我区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贯彻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季度归集排查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并公开发布,持续清理市场准入显性隐性壁垒,整治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二是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行政执法。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跨部 门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 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探索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 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推行综合行政执法, 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减少执法主体和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 力和水平。三是加强涉企执法监督。承接“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推动建成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职责明确、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推进执法与服务并举。

此复函已经薛俨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5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