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94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5-28 16:50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陈洁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高质量打造产科金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与协办单位区经信委、区科技局、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方面

2024年,渝中区引育软信企业600余家、中高端人才2800余人,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满天星”行动计划年度综合排名和应用场景开放均居全市第1。目前正在编制《渝中区软信领域重点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行动计划布局卫星互联网,提出“招树育苗”、生态筑基、创新加速、融合共创4项重点行动、8项重点任务;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网络升级、平台构筑、技术攻关3项重点行动、7项重点任务;做优人工智能,提出核心要素强基、创新主体培育、产业供需拓展3项重点行动、7项重点任务;培育元宇宙,提出了产业创新领航、产业强链补链、场景融合推广3项行动、8项重点任务。区经信委牵头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珩郁达等市级“启明星”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5家,网润集团、中电智安、贝特计算机等5家企业入选市级软件企业50,产业发展矩阵持续扩大。

(二)科技创新方面

2024年渝中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并提出科技创新“1234”思路体系,明确“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功能区”总体目标,提出做实“两大支撑”、做优“三个关键”、推动科技创新与四类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渝中区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行动方案》《渝中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方案》等政策有效实施,促进全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的提升。区科技局牵头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积极构建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体系,高质量建设孵化载体,注重差异定位、特色发展,推动孵化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2024年新认定2家众创空间(渝中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众创空间、华崛嘉业创意空间)、1家孵化器(美圆多创业孵化器)。

(三)金融服务方面

目前渝中区金融供给种类丰富、增长稳健。近三年贷款规模年均增长7.6%202412月首次接近8000亿元,存贷比持续稳定在120%以上。政银合作形式更加多元化,持续推广政银合作产品,惠企数保持年均20%增长,累计为4847户区内中小微企业发放“助企贷”“文旅贷”优惠利率贷款35亿元;累计为609家企业发放商业价值、知识价值信用贷款7.5亿元。区产业发展促进局牵头有效搭建融资平台,推动区内金融机构全面接入金渝网、长江渝融通等市级融资服务平台,协助搭建区级特色融资服务平台“渝中融”,整合数据资源、匹配各方需求,打造“金桥行动”品牌,开展软信科技、专精特新等专场活动40余场,汇集融资产品300余个,授信近5亿元。

二、产科金平台工作计划

(一)用好政策支撑,助力产业新升级。立足新重庆战略定位和数字重庆建设,明确渝中区数字经济产业的特色和优势,用好用足《重庆市渝中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试行)》等政策资源,提质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工作,持续增强企业服务意识,依托产科金平台高质量开展数字经济企业服务工作,借助已集聚平台资源,对接主管部门、高校院所、产商协会、专业机构在平台开展高频次政企、银企、产学研用对接活动,有效搭建对话通道;持续拓展更广发展领域、更深层次资源、更多合作伙伴,不断优化升级平台服务。常态化联系企业,每季度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用能、用工、资金、产销等情况。强化引才育才协同,坚持产教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人才链,深度融入全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建设,区软信人才产业园拟配套入驻平台,同步探索在知名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工作站”“引才直通车”,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强化产才供需精准对接,助推软信企业招才引智。

(二)做实科创提升,激活产业内驱力。聚焦科技创新人才重要作用对接区经信委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积极打造产才融合渝中示范,依托产科金平台支持在区软信企业、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园区企业弦力场携手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开办大数据卓越人才试点班,云威科技联合重庆大学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接区科技局,提升产科金平台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持续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动创新生态优化,创新主体数量提升,助力2025年全区新增科技型企业超330家、累计达到1839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70家、累计达到242家以上。

(三)提质金融服务,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产科金线上平台建设工作,聚焦线上服务质效,积极对接与区经信委正在建设的“渝中融”平台以及全市层面“渝快办”“渝企金服”(重庆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实现数据共享,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形成数字经济产业综合性解决方案。协同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对接政银企“三端”互联互通大平台,定期举办线上线下银企对接会、金融政策宣讲推介等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质量满足部门“白名单”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发挥入驻平台产商协会作用,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市场机构”服务体系,切实助企纾困。

(四)聚焦企业需求,凝聚产业向心力。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高质量运维渝中产科金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与九一科技、渝园数创等专业团队合作运营模式,标准化、专业化推进平台优化提升工作,实现平台项目升级、服务内容拓展。与产科金平台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优化升级“科室负责人+企业服务专员+联络员”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服务企业上门活动,提高服务频次,及时获取企业需求信息,针对性宣传惠企政策,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化解问题,以企业服务专员为抓手,切实有效协调跨区域、跨部门解决企业诉求。

此答复已经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杨晶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渝快政数字政协提案系统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电话:63625357

联 系 人:杨鸿瑾

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20255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