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五次会议第024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5-06-20 11:21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郭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渝中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24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对于渝中区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渝中区通过优化创新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健全培育体系等举措不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积极落实《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三年来累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90余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一、主要做法和举措

(一)优化创新生态

1.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渝中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十条政策》、《重庆市渝中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试行)》、《渝中区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完善和加强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的扶持范围和力度。及时落实政策,2023年分两次及时兑现了科技创新政策资金2431.3万元,包括了2021年、2022年认定通过的138户高新技术企业1930万元的奖励;2024年兑现认定通过的80户高新技术企业1040万元的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坚持创新发展的信心。

2.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我区积极举办渝创渝新渝创星火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科普活动等,加强对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树立榜样,引导更多人才投身创新创业事业。

3.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完善了科技型企业培育的服务机制,持续深化一对一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专员作用,主动沟通和联系各部门、管委会、街道及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拟培对象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同时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有序保障和推进工作。

(二)强化金融支持

1.建立专项基金。近年来,渝中区积极探索建立专项基金,推动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渝中区陆续自建和参股了4支科技创新基金,分别是渝中区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重庆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投资基金。渝中区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母基金总规模7亿元,母基金对外投资子基金10支、子基金合计规模36.21亿元,母子基金合计完成投资项目119个,培育和引进了钱大妈、茶颜悦色、奥特乐等近20个契合渝中产业发展的项目。重庆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规模1亿元,对外投资子基金2支,合计规模34.7亿元,子基金合计完成投资项目25个。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投资基金,规模1亿元,以参股方式投资具有市场和产业化前景的早期医疗科研企业。

2.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渝中区聚焦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积极拓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创新产品,金融机构也陆续开发出了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如研发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创新产品。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全区累计发放134家、金额2.25亿元;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全区累计发放476户、金额5.25亿元。积极推动银票质押贷政银合作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打造专属质押融资模式,截止2024年末累计发放36户、金额5313万元。

3.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定期举办科技型业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接活动,为企业与资本搭建沟通桥梁,促进优质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2024年我区持续迭代升级政银企对接金桥行动,高质量开展软信科技、专精特新等科技企业专场活动109场。融资平台多方互通,推动金融机构全面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信易贷·渝惠融、长江渝融通等国家和市级融资服务平台;优化区级特色融资服务平台渝中融,推动10家合作银行率先入驻平台,及时推送共享科技企业项目信息。落实《渝中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行方案》,联合发改委、各街道、辖区银行机构,共同组建工作专班,引导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开展企业走访和需求对接,实现全区4.3万余户小微企业全覆盖,授信金额超100亿元。

(三)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

1.构建科企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管委会及街道的对接联系,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库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后备库,建立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入库、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2.完善创业孵化体系。构建创业苗圃 + 孵化器 + 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投资等各类服务保障机构。渝中区现有各类孵化载体近20家,其中市级孵化载体15家,国家级孵化载体5家,包括:市级众创空间10家、市级孵化器5国家级孵化器2、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超过1000余家

3.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区内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的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团试点,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申报市级科研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组织19家企业与我市5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实施9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产学研走深走实。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持续推进培育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科技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提升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等。

(二)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库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后备库,建立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入库、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深化一对一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专员作用,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有序保障和推进工作。

(三)持续推进孵化载体能级提升。加快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重点打造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着力建设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整体协同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促进孵化载体提档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市级及以上孵化载体。

(四)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区域内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的对接服务,鼓励其做好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及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同时,积极搭建平台,推进其与区内企业开展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和产业化。

感谢您对渝中区科技工作关注以及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区将持续发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努力为其创造更优的政策、金融、创新和社会环境。

此复函已经杜俊波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科技局

20255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