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与区委社工部、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等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交办的一项重大任务。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明确将“9+2”中心城区作为“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区域,全力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渝中作为重庆母城、都市极核,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工作,正以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为牵引,以区街两级治理中心为支撑,优治理、促宜居、增韧性、强服务,加快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渝中样板”。
一、关于“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动跨部门协同”的建议
一是重塑体制机制,治理指挥体系快速构建。在全市率先构建区城市治理办、区治理中心、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一体办公、相互赋能、协同运行的指挥中枢,联勤联动洪崖洞等7个一线指挥部、公安等N个指挥调度模块、11个街道基层治理中心,形成了“1+7+N+11”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作战。二是强化资源共享,基础支撑能力全面跃升。聚焦数据资源共享,全力对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归集公共数据4902类、33.86亿条,赋能支撑数字化应用贯通实战。聚焦智力资源共享,设立首席数字官和专家(顾问)委员会,并成功举办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论坛,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支撑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实践。三是规范管理标准,跨部门协同联动更加高效。在公共安全领域,率先在全国以政府名义出台《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解决了网约房管理“缺乏上位法支撑”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出台《渝中区污水综合治理暨水污染防治机制》《渝中区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机制》等文件,建立污水、噪音等问题发现、问题处置、复盘评估和防控的长效机制,辖区污水综合治理能力和声环境质量同步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交通管理领域,注重多跨协作,开展解放碑、洪崖洞等重点区域专项行动,依法打击违停、羊儿客等非法营运行为,今年以来联合查处非法营运、出租车拒载等违法行为30起。
二、关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是加强设施建设,升级为民服务“硬支撑”。积极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路径,建立群众“点单”机制、“三师”协同机制、居民共商机制,推动8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蝶变焕新,老旧小区改造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围绕企业和群众需求,建成养老机构34家、托育机构52家、中小学校43家、三甲医院9家等服务载体。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增强为民服务“软实力”。发挥三级治理中心主轴作用,贯通运行市、区两级服务类应用46个,其中,在教育领域,渝中区自主谋划的“培训机构监管”应用成为一地创新、全市推广典型案例;在医疗领域,高效运行“家医有约”“合理药采”等应用,居民就医便捷度有力提高;在交通领域,用好“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管”“渝你同行”“渝畅停”等市级应用,并指导公交集团建立重庆公交数字运营中心,实现实时监测分析公交线路、班次、客流以及天气情况,为合理安排运营车辆、优化服务体验提供了科学支撑。三是围绕试点示范,打造为民服务“生活圈”。着眼人民群众所期所盼,以日常公共服务不出街道、基本生活服务不出社区为目标,制定《重庆市渝中区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改革实施行动方案》,画出施工图,明确路线图。以石油路街道石油路社区为试点,聚力从基层治理、便捷出行、教育托育、健康、养老、就业创业、文体休憩等8个方面,成功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成为全市示范样板。截至今年4月,自主开发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应用,已集成政策咨询、困难帮扶、补贴申领、青少年活动、志愿者招募、生活缴费等39项高频事项,累计提供各类服务1万余次。
三、关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建议
一是强化主轴支撑,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在区政府办下设区治理中心,作为推动数字重庆建设落实落地的支撑系统。强化平台支撑,布局接入50个区级视联网点位,完成11个街道、7个一线指挥部和24个重点部门的视联网专线接入区治理中心,实现全域一网指挥、实时调度。强化感知预警,在区治理中心接入水电气讯等城市体征指标5045个、KPI指标1676个、物联感知设备62.8万个,落图管理风险点5331个,实现城市运行态势“一图通览”、人房地事物“一屏掌控”。强化实战实效,累计贯通市、区应用193个,配置智能预案517个,实战运行“网约房管理服务”等应用81个。二是强化协同共治,探索开展超大城市治理。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区治理中心),与区治理中心一体办公、协同运行,统筹推进全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各项工作。同时,聚焦城市规建治、安全韧性、缓堵促畅等重点领域,在区城市治理办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协同数字重庆建设各版块,分领域开展“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取得较好成效。如,在全市率先试点施工噪声“远程喊停”“油烟e管”等特色应用场景,大幅提升了监管效能;聚力打造的渝中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或案件实时监测、高效流转、及时处置。三是强化AI赋能,聚力打造智慧治理智能体。依托数字重庆AI底座能力,在城市治理、公共安全、政务办公等领域探索打造了4个具有渝中特色的智能体,应用于文旅态势分析、消防隐患预警、办文办公辅助、公共安全监管等场景,推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在全市率先部署满血版本DeepSeek大模型,在政府官网上线“渝中DeepSeek助手”,完成私有化本地化部署,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
四、关于“激发居民参与,增强社会治理协同性”的建议
一是创新建设“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通过“亲民化改造、社会化运营、一站式服务”,打造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60个,实现清廉文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公益服务在社区集成供给,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楼底下的文化中心、社区里的养老驿站、家门口的医疗诊室、街巷中的公益站点”。目前,十八梯、红岩村2个社区综合服务体项目已入选市级“渝邻汇”试点示范社区。二是深化“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印发《街道常态化制度化议事协商实施方案(试行)》《街道、社区议事协商指导目录》《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指引》等文件,推动解放碑街道、嘉西村社区、凉亭子社区等4个街道、2社区入选“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市级试点。三是探索推进“社区合伙人”基层治理模式。印发《探索构建“社区合伙人”基层治理模式的实施方案》,明确将驻区单位、爱心商企、新就业群体等8类群体纳入“合伙”范畴,设置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安全等4个合伙场景,探索资金支持“项目化”、时间银行“积分式”、公共空间“共营式”、共建共享“众筹式”等4种合伙路径,有效促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目前,全区已链接社会企业170家、社会组织75家、志愿服务队伍93支参与基层治理,签订合伙协议109个,开展服务活动300余场。四是扎实推进“渝邻有爱”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筹建渝中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和10支品牌志愿服务队,分领域建立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构建形成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的“10+N”志愿服务矩阵框架。截至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9.6万人,年度活跃率达24.6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3万余场,服务群众50万人次。
五、关于“加大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方面,坚持点面结合,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制定《渝中区加快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将重点从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扎实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全面营造绿色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绿色能源,招引落地渝泰新能源、绿冷高科等大型央企和龙头企业,布局发展光伏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聚焦绿色金融,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绿色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位居全市前列;强化与人行重庆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中国银行旧址等项目低碳化改造、高效率活化利用,中银金租绿色金融事业部等辖区4家机构成为2025年全市第一批绿色金融机构。聚焦环境保护,持续做好企业服务,2023年环保产业营收超30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引领,不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在城市绿化方面,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山城花镜等项目,开展城市绿化提质专项行动和城市绿化建设,整体提升绿化环境。2024年,成功打造化龙桥社区体育公园等口袋公园4个、黄花园等花境3处、石板坡桥头草坪等街头绿地提质项目6个,完成大坪正街、长和路沿线环境品质提升等6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所涉面积约6.3万余平方米。在绿色交通方面,注重城区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并重、慢行与特色交通互补,通车运行轨道线路8条,创新打造“小巷公交”线路8条、投运25辆,基本形成115公里的“一带、六横、十六纵”步行系统。鼓励支持辖区企业申报专项政策,推动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项目入选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生态环境方面,万元GDP能耗、水耗名列全市前茅,单位GDP碳排放量持续保持全国“最优”序列,新建建筑绿色化率100%。同时,以治水治气为牵引,一体推进“九治”攻坚,优良天数改善率全市第一,“两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质持续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入选2024年度“中国美丽城市典范”。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渝中区在探索推进中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治理运行机制不够高效、基本能力建设支撑还需加强、协同联动治理还需深化等不足。下一步,渝中区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深入推动数字重庆建设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双向赋能、协同共治,实现体系重构、能力重塑,努力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贡献“渝中样本”。
此答复已经阳坤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渝快政数字政协提案系统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