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精准服务企业群众需求,切实推进开办企业“加速跑”,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一是对标世行指标,实现开办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该局在开办企业服务专区设置上完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分别设置了自助服务区、咨询帮办台、开办企业综合窗口和后台全开放办公区等4个区域。在环节上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社保登记区四个环节整合为一个环节。目前已实现所有开办事项线上“一网填报”,材料“一次提交”,营业执照、印章、发票和税控设备“一窗领取”、“一次发放”,营业执照受理审核时间压减到2小时以内,设立登记一日办结率达100%。同时,免费为全区新设企业免费发放税控UK设备,赠送公章、财务章、发票章、法人名章,免费发放社保卡、为企业节约开办成本1300余元,实现企业执照、印章、发票、社保卡“零成本”办理,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打破地域壁垒,建立跨省通办“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创新机制。去年8月,该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和成都市锦江区互设“锦江渝中企业开办通办窗口”,实现锦江渝中两地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与锦江区试点取得成效后,该局持续推进“川渝通办”,合作以来已与成都市互发近20张川渝通办异地互打营业执照,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统一经营范围,互认身份实名。对于异地企业群众,不用回渝也可通过“跨省通办”办理相关登记业务,现已为30户在渝企业办理设立、变更登记事项。
三是聚焦住所难题,探索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作为核心城区,渝中区区域要素成本相对较高,门市、房屋租金高,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过快上涨,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该局瞄准市场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围绕困扰企业准入“场地难”、“成本高”的痛点想办法,突破市场主体需要依托固定场所作为住所的桎梏,在全区探索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企业不用支付房屋租金,只需支付少量托管费用,集中委托一家平台公司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发票领取、社保登记、会计记账等相关代办事务,减少大量的人员成本开支,进一步降低创业者准入门槛和开办成本。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区块链科技产业园”等9个集群注册园区,成立了重庆国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云日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平台管理公司进行住所托管,共计为580余户集群主体注册落户,注册资本达12.29亿元。
四是整合服务事项,试行“一件事一次办”专窗。积极配合区政务服务办,梳理高频办事场景、整合“零散事项”成“一件事”,确定首批涉及9个部门、19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按照“一事一单一表一图”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全力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推动系统和部门流程并联实施、表格集成归并、材料共享复用、一次提交申报,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减少77%,申报材料减少58%,跑动次数减少83%。试运行“一件事一次办”专窗,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免费帮代办服务等制度,进一步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四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