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渝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档升级,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注入法治新动能。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强化统筹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会议、执法协调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法治营商环境优化、街道综合执法改革、重庆中央法务区建设等工作。强化推进落实。完成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及公开工作,制定2023年度工作要点。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实绩考核,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测评。做好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及我市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自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数字赋能法治化改革 实现非羁押人员全程“链”上监管》被市委依法治市办采用,并上报中央依法治国办。强化督察整改。顺利完成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整改和实地检查迎检工作。与区纪委监委机关建立督察计划共商、线索移交、督察成果共享机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察2次,发现问题16个,限期完成整改。
(二)坚持职能转变,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成渝商事调解中心、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重庆中央法务区综合服务平台落地,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揭牌,渝中、锦江深化法治共同体建设。“1+2+N涉外法律服务模式”获评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渝中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82.56%的许可事项“全程网办”,100%的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推动“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75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上线“渝快办”,实现140项事项“跨省通办”,311项事项“川渝通办”。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提高监管精准化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条措施、评选十佳典型案例。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开展“助企帮帮团”“助企警务联络官”进园区进楼宇,推出政银企对接“金桥行动”。在全市率先建立不正当竞争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快调+终决”工作机制。查办的侵犯商业秘密案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分别获评2023年国家典型案例和指导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三)坚持程序规范,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规范性文件全周期管理。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14件,备案11件,审查率、备案通过率100%。开展涉及信用惩戒、民营经济及交通执法领域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3次,废止规范性文件4件。126件区街两级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统一公开查询。实现重大决策全过程监督。修订《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严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全面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实施办法、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4项重大事项纳入年度目录管理。实现涉法事务全覆盖审查。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智囊团作用,全面审查重大合同104件、征收法律文书39件、政府信息公开答复16件,审查部门行政许可事项、街道法定职责事项和协同配合事项480余项,参与金融、住房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推动各类涉法事项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坚持改革赋能,行政执法工作提质增效。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成效初显。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5个方面14项具体措施。明确街道法定执法事项11项、赋权执法事项50项。采取“派驻+包片”方式下沉执法力量与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统筹运行,12个部门确定包片执法员70人。制定案件移送、争议协调、重大执法事项协调、包片执法等9个配套制度。认领“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2件,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实现全流程线上办案。开展线上线下执法培训3次,编制发放法律法规汇编和工作指南200余本,强化执法办案保障。执法监督持续加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挖掘问题线索113条,评查案卷60卷,发现问题25个,全面完成整改。启动其他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问题13个。选聘执法监督员13人,参与案卷评查、专项检查等执法监督活动3次。重点执法服务群众。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污染防治五项行动、高层建筑用电用气专项整治、涉非风险专项整治等,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万余次。
(五)坚持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多元高效。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成立渝中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构建行政争议全域协同化解格局。加强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2023年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59件,审结155件,纠错率为13.4%;申请人未提起行政诉讼145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94%。优化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2023年成功调解纠纷7018件,成功率98.35%,司法确认案件295件。行业调委会建设不断加强,渝中行专调解工作经验被市司法局和《人民调解》杂志宣传报道,区工会劳动纠纷调委会获评全国模范调委会,区医疗纠纷调委会获评2020-2021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累计服务1.2万余次,社区法律顾问累计服务1.5万余次、时长1.3万余小时。深入推进网络普法,制作法治微课堂10期、法治动漫公益广告11期。深化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打造3个示范社区“法律之家”。
(六)坚持制约监督,行政权力运行规范透明。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认真执行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及时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完成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法治政府建设反馈的4个方面22个问题整改工作。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2023年区政府作为被告的一审开庭审理案件18件,负责人出庭应诉17件,出庭应诉率为94.44%,同比上升44.44%。主动加强内部监督。常态化开展政府督查,下发工作交办单200余件、督查通报10期,督办区政府领导交办事项180余项、区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300余项。健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等监管体系,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2023年查出问题金额23.14亿元,提出审计建议98条,移送案件线索10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促规范、促落实、促监督,打造“政在解读”品牌,搭建“智能政策问答库”“热点问答”等平台,全年公开政府信息1.8万余条。政务公开工作绩效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获评“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二、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回顾2023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如个别单位落实重大决策目录管理等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要求还有差距。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如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三是政府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有待持续增强。四是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如部分单位尤其是街道法治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2024年,渝中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建设“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充分发挥六大作用、打造六个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一)持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研究阐释,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统筹谋划和整体推动,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督察整改、述法考评、法治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不断激发法治政府建设的内生动力。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重庆中央法务区承载功能,升级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展示中心,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依法依规有序共享,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办”多跨协同集成应用。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强化新领域新业态新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三)持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合法性审查。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行政执法新格局。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拓展“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培育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最佳实践”。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四)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渝中实践,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开展调解质效一件事试点。充实街道法治建设专门力量,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队伍。深化行政复议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发挥。持续抓好“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