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05-31 18:2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和《2020年渝中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要求,现将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动作为,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简化优化办理流程,开办企业“一日办结”,实现“零成本”。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改革1项、优化审批服务改革11项。依托“国健医疗”“云日区块链”两家平台管理公司,在渝中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和“区块链科技产业园”两个园区试行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截至2020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9.9万户,全年新增达1.3万余户、注销总量同比下降19.4%。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全年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87件,罚没1021万元联合开展网剑行动,集中整治直播带货等社会热点问题,责令整改网站153个。“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四大领域广告宣传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批示肯定。加强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办理消费投诉举报1376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19.79万元。认定122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经营户),发展ODR(消费投诉在线解决平台)成员企业71个。

二、聚焦聚力,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大局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动渝中区颁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的实施意见》,配合区民政局做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辖区服务质量达标机构达到7成。加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工作,新增自愿性认证获证组织204家、证书440张,同比增长38.71%37.87%;新增检验检测机构5家,同比增长8.69%。加强知识产权贯标和成果转化,新增注册商标7012件、发明专利240件,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37/万人,同比增长3.9%,新培育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3个,新增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发放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资金141.7万元。探索建立“企业服务包”制度,归集商标、广告等重点政策11项,为50余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专项包”。助力新业态发展,颁发全市首张融资租赁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在全市率先推行自动售药机审评备案,指导辖区企业起草重庆市首批区块链应用、智慧社区数据采集、智慧公厕管理等大数据智能化地方标准,推进旅游商品销售服务、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标委中期评估和验收。稳步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完成老旧住宅加装电梯16台、住宅隐患电梯改造118台,对3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17646台(件)医用计量器具实施惠民免费检定。

三、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水平

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合抽查市场主体3232户,发现问题主体784户。加强年报公示督导,内资企业年报率达93.31%,外资企业年报率达91.09%1714户市场主体被信用公示惩戒,1212户企业被依法吊销。深化提升市场主体风险分类监管系统效能,对自贸区渝中板块试点区域的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共排查处置风险企业3000余户。加强风险研判结果运用,将900户中、高风险企业纳入2020年“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抽查对象,检查发现问题企业555户,问题检出率较上年度提高9%。完善食品安全领域信用评价,依托市局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完成食品生产风险分级评定6户、食品销售风险分级评定5622户、特殊食品风险分级评定1280户、餐饮服务单位风险分级评定7151户。

四、从严监管,筑牢安全底线健康红线

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筑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基础召开区食药安委全体会议,推动落实地方党政同责。扎实开展保健食品、固体饮料、中药饮片20多项专项检查整治,监督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028家次,完成食品类抽检2322批次、药品类抽检147批次。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学田湾大阳沟智慧农贸市场试点进展有序,学校“明厨亮灶”覆盖率100%,注册“重庆阳光餐饮”APP比例达到95%建立渝中区疫苗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完成国家疫苗监管体系评估内部评审,市、区疾控中心及各社区疫苗接种点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全面推行“互联网+药事服务”,全区药品零售企业远程审方、问诊推广率达到85%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宣贯,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相继开展电梯安全、燃气管道、锅炉安全、气瓶充装等专项整治,发现整改安全隐患146。圆满完成全市电梯96333应急救援处置成效试点现场会任务,加装电梯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试点和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试点有序推进。持续加强工业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抽查29种重点产品311批次,抽检合格率88.1%,并及时开展了质量分析、质量问诊

五、勇毅逆行,疫情防控彰显使命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局党组第一时间成立区局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和专项小组,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责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3个专项方案,建立疫情防控3项工作机制。率先在全市禁止活禽活兔交易和宰杀,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趁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13件,查获涉案口罩60万余个,涉案金额150余万元。制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6条措施,推送《复工复业指南》5万余条次。会同检测机构免费检定校准全区3200余台(件)体温检测设备,督促落实降低企业水电气成本政策措施为辖区企业用户减负2257.62万元。紧盯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先后8次开展排查处置厄瓜多尔进口冻虾1060.3公斤,全覆盖排查冻库313个次、扣押涉疫批次食品852.3公斤,妥善处置市内外通报核酸检测阳性事件6起;推动全区104家冷链经营主体在“渝溯源”平台注册,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四不”、“三专”等防疫要求,配合区卫健委、区商务委等部门完成核酸检测、预防性消毒等工作。

六、积极融入,搭建成渝合作交流平台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先后与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局开展企业注册登记合作,依托双方市场主体登记平台“渝快办”和“蓉易办”,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准入“异地同标”、  证照“互办互发互认”等创新机制建立。与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全面合作,从信息资源、安全监管、质量发展、执法办案、监管维权、知识产权、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强共建共享,协同合作,携手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七、夯实机制,强化规范化建设

完善行政决策审查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对全局重大行政处罚、撤销登记许可事项、重大决策项目合同等事项,形成法制监督机构、法律顾问、分管局领导逐级审核,并由局领导班子集体审定的复合审查机制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组建了渝中区市场监督综合执法队伍,负责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产权、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执法检查,并实施行政处罚,统一执法流程、裁量规则等,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使用统一执法文书,配备执法记录仪,保障执法过程全记录全留痕设置内设法制审核机构,法制审核人员17人,占执法人员的6%,做到法制审核工作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3.15、药品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日、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通过市、区两级市场监督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工作动态、重点工作、新制修订法规等。2020年重点对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疫苗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宣传。并对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保健食品、传销会销、非法集资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宣传普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