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各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法制政府建设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认真学习研究,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一规划、两纲要”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我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大会、支部学习会。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领导干部结合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完成心得体会,通过上党课等方式,带学促学、全员覆盖。不断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法治意识。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一)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要负责人为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定期研究审议作计划,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问题。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督促领导班子成员依法行政。不断提升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严格推进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2021年初,我局收到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行政复议、诉讼和案件评查的情况通报后,主要负责人立即责成法制科针对问题逐条逐项提出整改措施和应对策略,编制了《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意见》印发给全局执法人员学习掌握,促进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降低尽职履责风险。综合执法改革方案落地后,我局及时制定了《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理顺执法、监管中涉及的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防止有案不查、有违不罚、立案不结、促改不力等不规范行为。我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工作规则》明确了主要负责人为会议召集人,必须参加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集体讨论并要发表决定意见。
(二)健全行政决策审查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对全局重大行政处罚、撤销登记许可事项、重大决策、项目、合同等事项,形成法制监督机构、法律顾问、分管局领导逐级审核,并由局领导班子集体审定的复合审查机制。对于涉及全区的重大行政决策,我局严格落实《重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2021年我局将《渝中区住宅老旧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实施方案》项目列入我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并通过区政府审议。
(三)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管理。目前由我局代区政府起草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5件,主要涉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隐患整治、知识产权激励、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政策法规的细化落实。以上文件的制定均严格执行《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我局主要业务监管科室起草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通过给相关部门、单位、专家发信发函、公示征求意见稿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我局法制科进行合法性审查后提交我局办公会研究;提交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核;提请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后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
(一)制定方案。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1〕16号文件精神,我局已起草《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报区政府发文。自7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加大改革试点力度。
(二)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全覆盖。市场监管领域、药监领域、知识产权领域共有5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全国版)》,直接取消审批6项,审批改为备案2项,实行告知承诺14项,优化审批服务32项。共有1项纳入《重庆市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版)》,优化审批服务1项。市场监管总局已对改革举措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作了细化规定,目前,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正在拟定实施细则。我局将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在我区贯彻落实。
(三)实施自贸试验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全覆盖。市场监管领域、药监领域共有1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版)》,直接取消审批8项,审批改为备案4项,实行告知承诺4项。我局将按照市局的实施细则全面施行。
四、改进监管方式,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为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执法行为,落实监管责任,我局把该项工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并纳入本部门的年度考核项目,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按照上级每年的抽查目标与工作安排,统筹结合制定本局“双随机”抽查计划,并且以问题为导向,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抽查比例,采取不定向抽查和定向抽查相结合,实施更精准的监管。
(二)夯实工作基础,建立抽查机制。双随机抽查专业性强、要求高,我局坚持抓基础、提能力、强保障,力促工作。一是根据市市场监管局的抽查工作规范和双随机抽查工作指导意见,落实本级“两库、一清单”建设,即以全区市场主体为监管对象,建立本级抽查对象库;以全局执法人员为检查力量,建立本级抽查人员库。严格对照市局抽查事项清单,组织实施清单内的抽查监管事项。二是全面运用市局建设的重庆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为实施随机抽查提供系统支持,切实保障抽查过程有痕迹、责任可追溯,以及提升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三)健全运行机制,确保抽查实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依托大数据技术,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双随机抽查,打造上下联动、系统协同、执行有力的运行机制,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在近两年,我局根据监管工作发现的新问题和群众投诉反映的新热点,与区人社、区教委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谋划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工作,分别对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单位、教育培训行业组织开展随机抽查检查,有效地整治行业突出问题。2020和2021年,我局共开展双随机抽查任务24次,共计抽查市场主体5600余户。在抽查工作中全面深入市场主体经营实地进行检查,按照工作期限完成全部抽查任务,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形成检查结论,并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示”的原则,将检查结果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到企业名下向社会公示,抽查对象的检查率和检查对象的公示率均到达100%。另外,对一般性行业原则上只开展双随机抽查,并且抽查频次为一年一次,抽查比例为监管市场主体的5%左右,切实减少了监管执法随意性,减少了执法扰企,提升了监管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019年,我局牵头建立了区级部门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工作规则。先后对已经实施的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公平竞争的内容进行了清理,并严格开展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公平竞争审查。2021年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了相关法规的培训,并对有关单位开展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专项走访,督促工作机制的落实。
六、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组建了渝中区市场监督综合执法队伍,形成了由执法支队和各监管所共同组成的12个一线执法办案单位。负责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产权、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执法检查,并实施行政处罚,统一执法流程、裁量规则等,规范执法行为。
(二)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一是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筑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基础。扎实开展保健食品、固体饮料、中药饮片等20多项专项检查整治,监督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028家次,完成食品类抽检2322批次、药品类抽检147批次、医疗器械抽检55批次。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学田湾大阳沟智慧农贸市场试点进展有序,学校“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注册“重庆阳光餐饮”APP比例达到95%。建立渝中区疫苗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完成国家疫苗监管体系评估内部评审,在市、区疾控中心及各社区疫苗接种点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全面推行“互联网+药事服务”,全区药品零售企业远程审方、问诊推广率达到85%。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相继开展电梯安全、燃气管道、锅炉安全、气瓶充装等专项整治,发现整改安全隐患146处。圆满完成全市电梯96333应急救援处置成效试点现场会任务,加装电梯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试点和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试点有序推进。持续加强工业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抽查29种重点产品311批次,抽检合格率88.1%,并及时开展了质量分析、质量问诊。二是开展专项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开展全民反诈、“双打”、校外培训整治等专项整治19个,出动执法人员1966余人次。积极开展全民反诈宣传活动。制作专题宣传视频1个,发放传宣传资料50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全民反诈知识普及率。积极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重点查办了销售不合格服装、装饰材料等产品质量案件以及侵犯“香奈儿”“普拉达”等国际知名商标专用权案件8件,开展联合检查5次,扣押侵权产品2700件,没收1076件,销毁侵权产品1.5万件,涉案金额32万余元,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全力打击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坚决制止违规收费行为,责令转供电主体退费10余万元,降费30余万元,为企业减负减压,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全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规范渝中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市场秩序,成立4个工作小组,出动执法人员1596人次,检查培训机构300余家次,立案查处16家,责令整改170余家培训机构,向教育部门通报5条涉嫌无证办学的违法线索,执法情况分别被人民网、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宣传报道。长江禁捕工作彰显新担当。制定《“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下发“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店招门楣广告、涉渔生产企业等4个集中行动工作方案。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农贸市场、涉渔超市320余家次,检查经营者1200余户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410余个次,张贴各类公告、宣传海报1000余份,开展行政指导70余户次,督促下架(删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 8 条,检查广告(店招、门楣)、企业名称字号380余家次。截至目前,联合区交通局、区公安分局及相关街道开展联合行动8次,检查专业市场120余家次、渔具经营主体300余户次、餐饮主体150余户次,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设置内设法制审核机构,由法制科和各市场监管所、执法支队的法制员共同组成,法制审核人员共计21人(其中4人通过司法考试),占执法人员的7%。法制审核机构负责对实施普通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100%进行案件审核,其中法制科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如处罚金额2万元以上、或责令停产停业、影响重大、复杂的案件进行法制审核。各监管所和执法支队的法制员负责对各单位办理的非重大普通程序案件进行案件审核。二是全面使用统一执法文书,配备执法记录仪,保障执法过程全记录、全留痕。要求执法人员在实施现场检查、行政强制、监督抽样、询问调查等各个环节,必须通过检查记录、询问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办案过程。案件审核环节必须审核全部证据,案件办理完结要同时将纸质材料和音频视频材料同时归档保存。三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网站上全面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和行政许可信息。普通程序处罚案件、行政许可等信息均在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办理系统平台主动公开。
(四)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贯彻落实《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我局严格执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该清单规定对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71种轻微违法行为进行教育、指导、责令改正,不予以行政处罚。同时,我局依据《行政处罚法》中关于“无主观过错不处罚”、“首违不罚”等规则,严格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对符合规定的违法行为免予处罚。
七、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一是强化内部培训,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化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加强对《民法典》、《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等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监管执法能力。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反不正当竞争法》《行政处罚法》等培训视频会议21次,参加人员1500余人次。邀请专家等到我局进行专题讲座、宣讲《药品管理法》、《疫苗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2次,培训人员400余人。二是不断加大面向社会的普法宣传。通过3.15、药品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日、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通过市、区两级市场监督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工作动态、重点工作、新制修订法规等。重点对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药品管理法》《疫苗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宣传。并对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保健食品、传销会销、非法集资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宣传普及。持续加强对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同时强化对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有关质量技术基础性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将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到监管执法工作中,通过普法得到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理解和认可,大大提高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减轻执法阻力,促进和谐执法环境。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