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009283772K/2024-00011 发布机构 渝中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3-11 发布日期 2024-03-13 主题分类 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渝中府发〔2024〕1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009283772K/2024-00011
发布机构 渝中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
成文日期 2024-03-11
发布日期 2024-03-13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渝中府发〔2024〕1号
有效性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区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2024年全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已经区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全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

工作要点



为加强全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主线,聚焦强化“统”的力度、“防”的举措、“救”的能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不断完善“安全责任、法规制度、应急保障、风险防范、救援救灾和数字应急”六大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统筹、监管执法、基层治理、事前预防、应对处置、整体智治”六大能力。努力实现安全生产“遏较大、控总量、防增量”和自然灾害“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筑牢权责清晰的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统筹能力。

1.夯实党政领导责任。坚持清单化履职,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清单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重要履职标准,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半年述职报告制度。聚焦关键时段、重要节点、重大问题、重大险情等事项,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统筹调度、专题研究等制度,实现科学应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履职监督和考核,强化结果运用,着力解决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

2.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大区安委会、区减灾委统筹抓总力度,推进综合监管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抓好工作安排部署、部门职责梳理,着力解决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要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专项办公室牵头部门专业优势,赋予其部分考核、约谈等职责。发挥专项指挥部组织协调、会商研判、调度指挥作用,完善灾前递进式预报预警、灾中预警响应联动、灾后“点对点”指导恢复重建机制。

3.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聚焦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业监管、属地监管以及自然灾害多跨协同机制,强化分级监管和上下协同,形成监管合力。按照“三管三必须”“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自然灾害“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以及业务相近原则,厘清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强化监管部门履职尽责。

4.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责任量化和履职评估,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以一线岗位人员为基础、技术负责人为重点,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健全监管责任人公示和履职评估制度,统一公示“行政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监管、企业(单位)”4个责任人,对“一企多牌”实施整合。健全重大风险管控责任人和措施公示制度,在风险较大的场所、设施和部位,统一公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风险管控措施。

5.压实灾害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并公示防汛抗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护单位责任人“三个责任人”;针对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堤防护岸、城市大型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隧道桥梁等重点设施,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景区、城镇易涝区等重点区域管理单位,清单化明确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城市绿地)火灾等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制定党委政府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清单和履职台账,指导各成员单位和街道制定“三个责任人”职责清单和履职台账;将防汛和地灾防治工作纳入“一线岗位责任制”推动落实,运用通报、警示、约谈机制,不断压实各级灾害防治责任。

(二)完善统一权威的法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6.落实法规标准。宣传贯彻《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重庆市消防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落实《重庆市航空应急救援操作规范》《重庆市航空应急救援无人机操作规范》等地方性标准,严格执行“百部地标”。

7.规范监管执法。运用“应急监管执法”平台对监管执法实施全过程监督,实现“一网统管、上下衔接、分级负责、提高效能”。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的监管执法,督促责任落实。围绕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编制执法计划和检查方案,严格开展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闭环执法。坚持执法检查强度、问题查找强度、经济处罚强度“三个强度”通报,落实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制度,严惩严重危险作业行为。

8.强化企业监管服务。优化监管方法、加强监管服务,做好企业帮扶和指导工作。通过规范执法服务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组织“企业安全管理经验交流大讲堂”活动。严格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力争特种作业人员考培人数同比增长10%。创新小微企业安全治理模式,推动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企业、行业区域内企业互助协作。大力发展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市场,鼓励企业购买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落实对标杆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信贷信用评级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9.严肃事故调查和灾害调查评估。坚持“有案必查、一案双查、三责同追、四不放过”,常态化开展“有事说是”警示教育,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对交通、建设、生产经营性火灾等重点行业领域典型事故实施挂牌督办。强化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落实洪涝灾害调查评估制度。

10.完善举报奖励和诚信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落实奖励资金、完善保密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举报奖励机制。发动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举报重大事故隐患、非法违规行为。完善落实诚信管理制度,构建“三个挂钩”(与经济效益、行政许可、企业信誉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对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企业实施警示曝光。

(三)建强科学完备的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1.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结合党建统领“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条件、有能力、有规则”标准,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人员、装备、车辆保障。建强区、街道、社区、网格“两级体系、四级网络”,夯实安全治理“最后一米”。

12.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信息化管理和指挥体系建设,强化下水道、化粪池、地下管线、燃气管道、桥梁、公共交通等城市“生命线”风险动态监测和管控。强化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和重点行业领域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城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管控机制。开展安全、应急管理、救援处置等知识培训、科普,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巩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群众基础。

13.筑牢防灾减灾基础。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冬春强基行动计划,加强自然灾害隐患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设区级示范社区11个,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1个。实施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工程1处,地灾隐患治理1处。加快推进应急避险点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

(四)构建智能精准的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升事前预防能力。

14.加强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评估管控制度,政府部门在“两重两新”(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影响安全的新情况、新变化),企事业单位在“四新一变一危”(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重大变化,危险作业)方面,针对性开展风险研判、发出预警提示、落实防范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常态化销号和动态清零管理,持续完善“自查自报自改不处、不查不报不改重处”全链条排查整治责任体系。坚持“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

15.加强重点专项整治。围绕安全准入、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废弃处置和应急救援等关键环节,全链条从严管控。道路交通。加强“两客一危”、网约车等“三超一疲劳”安全整治。加强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隐患整治。建设施工。聚焦交通、市政、铁路、水利等重点项目,围绕关键人员到岗履职、持证上岗、危大工程施工等开展严格监管执法。消防。聚焦历史遗留问题、消防设施隐患、突出违法行为,持续深化火灾除险清患,严格审批和监管重点单位动火动焊。燃气。持续围绕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管、问题网、问题环境等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开展老旧燃气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开展地下空间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健全协作联动机制,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危险化学品。集中整治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重大事故隐患;深入推进企业本质安全整治提升。危险作业。以“委托外包、检修维修、有限空间”三大作业为重点,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增强薄弱环节工作。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落实小工程、小装修、小维修、小场所等作业安全监管责任,解决“无人管”的问题。

16.加强自然灾害风险和隐患管控。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加强洪涝、地质灾害、森林(城市绿地)火灾风险隐患排查和清单动态闭环管理。持续开展重大“生命线”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落实“1+7+N”会商研判机制,完善“一行业一措施、一街道一方案”预警响应规范体系,严格按标准落实“断禁停撤疏”等熔断机制和队伍、装备物资的前置机制。完善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机制。落实“防汛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和“降雨三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及时排查管控风险隐患。

(五)健全协同高效的救援救灾体系,全面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17.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各层级应急预案体系,完成总体预案修编工作,开展全区预案管理培训,围绕突发事件各阶段工作特点及要求,加强风险研判和情景构建,优化现场处置方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区级综合应急演练和各级预案演练,确保各级各部门以及各救援力量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处置措施和要求,解决应急准备、组织指挥和协同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8.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联动。完善全区“专常群”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和统筹,推动各级各类队伍统建统管统训,实现统一调动、统一管理。开展区级救援力量综合培训,建强区专业救援队伍,建好街道综合救援队伍,强化社会救援力量统筹。强化区域联动,完善军地、政企协同联动机制。更新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框架协议。加强跨区协作,提升区域联动救援能力。

19.强化应急装备物资配备和保障能力。加强全区应急装备物资统管统调机制建设,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开展物资、装备、设施等调查、盘点,及时补充缺口。落实森林(城市绿地)防灭火、防汛、地震地质灾害等特殊装备物资的保障准备。加强灾害事故“断网、断电、断路”等情况下的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及培训、演练等工作。完成区排水中心救援基地建设,提升训练、储备和快速响应能力。

20.强化救灾救助及灾后重建恢复。加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严格实施应急期救助、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期生活救助,规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一卡通”管理,保证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足额发放到户到人。落实救灾物资全链条闭环调拨使用管理机制,探索救灾物资多元储备渠道,有效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建设闭环管理的数字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整体智治能力。

21.推进数字应急应用建设。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建设总体要求,依托全市数字化建设成果,加强数据归集和应用场景设计,用好“数字应急”综合应用体系,推动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和调查评估等全流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联全市、一脑统全局”。

22.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应用场景建设使用。全力争取数字消防、智慧特种设备、智慧交通、智慧工地、智慧燃气等智慧工程建设试点,推动安全生产智慧监管平台功能提升,实现风险防控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以水、电、气设施设备、桥梁、有限空间等为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建设施工、交通、水利、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升级力度。加强“一件事”特色应用建设力度,加快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联防联控等应用场景开发上线,用好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危化品全链条监管、应急指挥智救、应急物资管理、安全履职“一本账”、“九小场所”智慧监管等重点应用场景。

23.升级迭代“八张问题清单”运行机制。坚持清单管理推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发现、高效整改、长效预防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问题清单”系统应用,完善“自查、自报、自改”的除险清患机制,“真查、真报、真改”的核查督查机制,“快警、快控、快处”的问题预警机制。迭代优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问题清单”评价细则,推动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有效化解风险的良性循环。

24.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收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工艺的高频多发风险,建立事故灾害防范重点亟需科研课题清单,采取“政府出题、社会答题”的模式,鼓励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揭榜攻关。鼓励申报参加全市安全与应急科技展、安全先进实用技术案例评选等活动,以展促用、以赛促研。

三、重点行动

(一)实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行动。坚持“全员创建、全力以赴”,持续深化“局区联动”,积极推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抓实源头治理、监测预警、排查整治、监督管理、能力保障关键环节,整体提升区域安全发展水平,探索形成具有渝中辨识度的城市运行保障典型经验。

(二)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落实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推进安全生产本质安全。

(三)实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创新激励行动。鼓励全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领域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增强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应急指挥能力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展年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典型实践案例公开评选和推广工作,广泛发动各单位申报“最佳实践案例”和“改革创新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全区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四)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行动。用好用足国债项目资金,高质量推动预警指挥、基层防灾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事故灾害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健全“区级一般应对、街道先期处置”的梯次化救援体系。

(五)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除险固安行动。利用冬春窗口期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的设防水平,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六)实施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千师万讲”行动,构建渝中区“1+4+11+79+N”应急管理文化宣传矩阵,抓好安全宣传“五进”、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等活动,持续开展“最美应急人”评选,积极申报“新重庆里看应急”典型实践案例,全面提升全社会人口安全素养。

四、工作要求

全区各级各单位要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强化党建统领发展和安全,强化党建引领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全力建设“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提供高水平安全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做到主要负责人抓统筹、分管负责人抓具体、业务负责人抓落实,推动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要科学合理安排预算,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各项任务措施的资金保障。

(二)强化能力保障。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用好正向激励手段,按规定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加强对从事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开展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培训,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

(三)强化措施保障。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督办,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提示函、警示函、通报、曝光等方式交办督办,推动重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对典型案例,开展警示约谈和事故复盘,分析原因并“回溯”责任,压实“排查、管控、整治”责任。

文件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的通知.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