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是市民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确保电梯安全运转责任重大。
为有效提升电梯救援效率,守牢安全底线,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动96333应急处置平台建设。6月30日,重庆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现场观摩会在化龙桥雍江艺庭小区召开,标志该项工作在我区试点成功,正式进入全面实施环节。
该平台全天候24小时在线,能根据每台电梯独特的编码,精准提供故障信息报送、救援行动协调等服务,及时处置电梯困人险情、随时监测电梯维保信息。
作为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建设试点单位,目前,我区九成电梯已成功接入该平台,实现智慧监管和精准救援。
三级“防护网”确保救援及时
记者在观摩会现场演练中看到,当电梯发生险情后,被困人员拨打96333救援电话,并告知所在电梯的独特编码。
接线人员根据电梯编码,第一时间调取电梯地理位置等信息,并通知维保人员和电梯管理员前往救援。接到险情通报后,短短几分钟,维保人员赶到现场,成功处置险情,完成“一级救援”。
而当维保人员和电梯管理员通知不成功时,平台将直接转入“二级救援”程序,通知维保负责人和物业负责人按规定处置。
“二级救援”不成功时,平台将启动“三级救援”程序,拨打“119”救援电话,并协助险情处置,直至被困乘客被成功解救。
据悉,除拨打电话96333外,被困乘客还可以直接通过电梯应急按钮,对接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确保三级救援体系及时响应。
电梯“身份证”实现日常监管
除使用96333专线号码受理电梯困人求援信息外,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还能实现电梯安全信息监测和电梯故障数据分析风险预警。
“每台电梯对应着自己独特的‘身份证’和精确的身份信息,不仅方便救援指导,也能帮助后台实现智慧监管和风险研判。”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前期,我区通过核对电梯的基础信息,为每台电梯制作了身份“二维码”,将电梯信息、维保类型、年检信息、安全报告等重要内容归集其中,市民只需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电梯身份信息,掌握电梯维保动态。
在当天参与演练的雍江艺庭小区电梯中,记者扫描二维码发现,该电梯安全报告第一时间显示了当天演练中发生的电梯困人事件及处置结果。
风险研判方面,该平台搭载的“智慧电梯应急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进行电梯安全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强化对电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监管,为人民群众的乘梯安全保驾护航。
我区九成电梯接入96333平台
目前,我区已有九成电梯成功获得“身份证”,接入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
据悉,我区有电梯7000余台,电梯运行频率高、使用年限长、安全监管压力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电梯安全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住宅老旧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开展老旧电梯综合治理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改造老旧电梯1030台。同时,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40余台。
“如果说,老旧电梯改造、老旧住宅电梯加装进一步提升出行的‘硬实力’,那么,将电梯接入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就是进一步织密了出行安全‘防护网’。”该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早实现新版电梯使用标志发放和安装全覆盖,尽早实现全部电梯接入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全覆盖。同时,将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加强成渝两地在电梯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将5G、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到电梯日常监管中,进一步提高电梯安全监管效能。
演练现场,电梯“被困乘客”通过拨打“96333”求助。
演练现场,“被困乘客”成功“脱险”。记者 李传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