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也有“大党建” 大黄路社区网格党建解锁社区治理“密码”

来源:渝中报 发布时间:2020-09-26 09:0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大黄路社区开展多彩活动。

地盘不大,仅0.35平方公里;居民不少,足足有13500余人;而社区干部只有十来个——这便是大坪街道大黄路社区的显著特征。

如何服务好辖区内上万居民?大黄路社区答案是用党建领航,用网格分块,用创新提质,用真情暖心。经过多年探索,“小区域大党建”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党员覆盖楼栋 解决队伍问题

大黄路社区由5个建成小区组成,住户规模大、聚集人口多,一栋楼的人口甚至超过其它一个小区的人口,居民需求多、租住户多、流动党员多,情况较为复杂。

“扭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就能有提纲挈领的功效!”社区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的重要性,学习红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在街道率先启动网格化党建为引领的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不能呆板僵化,要灵活务实。”社区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实每个网格的党员,社区党委打破党员隶属关系限制,设置7个党小组。同时,在业委会中采取“双培养”以及培育党员志愿者队伍等多种方式,建立“红色管家队伍”5支,共159人,这样一来,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搭建各类平台 解决阵地问题

“社区不好找,找到不好进,进了没场地……”谈到以前社区的阵地问题,居民刘爱萍直摇头。

“以前我们社区在居民楼里,老百姓进出不方便,久而久之就不愿找社区了。”据介绍,从2019年起,大黄路在大坪街道率先推行社区功能用房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模式,构建起了社区“15分钟”综合服务圈。

这个服务圈具体包含了“党建+物业”办公室、网格治理办公室、微光工作室、彩虹驿站、敬业书屋,全面构建“阵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等,形成了阵地体系。

阵地问题解决了,开展工作便有了支撑。接下来,社区开展“组团式”服务,成立“邻里帮帮团”,为鳏寡孤独老人送去帮助;开启“闭环服务”,形成“民意收集—响应处理—跟踪督促—评估评价”的工作闭环,桩桩事情有着落;运用“共建式”服务,充分发挥在职党员、驻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形成“组合拳”。

科技浸润生活 解决服务问题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于良好的生活体验。如何更好服务群众?大黄路社区打出了“科技牌”。

“我以为会很复杂,没想到这么顺畅。”居民李伟明最近体验了一把“只跑一次路”。他说,家人出了意外,需要办理残疾人证,通过社区的“智慧社区”平台+小程序,在手机上就解决了绝大部分流程。

大黄路社区推广的“智慧社区”平台+小程序,让居民在家就能知晓办理要求、条件范围、所需材料,并通过手机在线提交资料预审。待预审通过后,只需到社区一次性办理,实现证件办理“只跑一次路”。

入户走访方面,科技也提供了助力。

“以前我们走访,全靠人海战术。”社区干部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建立社区数据平台,对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可以科学安排每日走访的任务和路线,对各类特殊关爱群体,可进行分类分时走访,大大提升了效率。

此外,针对辖区的突发情况,社区可依据轻重缓急程度,由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再指派网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保处置过程精准高效。

在大黄路社区,辖区居民在“个性化”治理框架下,正奔走在安居乐业的小康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