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魂 蝶变新生 我区推进母城文化展示区建设

来源:渝中报 发布时间:2020-11-04 09:1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E区效果图。 项目方供图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掠影。 记者 何 超 摄

11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二十二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在我区举行,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携辖区“王牌”项目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亮相推介会,以项目会友广拓“朋友圈”,精准对接,推动招商引资,集中展现重庆母城文化展示区的发展前景。

历史传承 以文为魂注入发展“养分”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渝中作为重庆“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脉。“这里汇集了众多名气响、价值高的文物资源,城市在这里发源、发展。”推介会上,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负责人将母城文化展示区的风采呈现在众人面前。

母城文化展示区以下半城为集中之地,也是“两江四岸”核心区的精华所在,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拥有湖广会馆、白象街、十八梯、山城巷、老鼓楼遗址公园、印制一厂、枇杷山-燕子岩-飞机码头等传统风貌区、片区,以及解放东西路、长滨路风貌带,还拥有九开八闭古城墙现存的通远门、太平门、人和门、东水门,明清巴县衙门、西南实业大厦,抗战时期蒋介石行营、西南实业大厦等62处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物和历史建筑。

花香自有蝶飞来。与繁华解放碑咫尺相隔、与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牵手相连”的下半城,以文为魂推进建设,引来众多“金凤凰”。据透露,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辖区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其中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5个,投资5亿至10亿元项目5个,母城文化展示区的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好“养分”。

串珠成链 让城市在记忆中“新生”

作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宋衙署遗址公园目前正在保护与修缮中;展示山城“云梯式”建筑风貌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打造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占地74亩的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将打造“1+N”博物馆集群,建成开埠文化体验区;作为重庆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街巷,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向市民、游客呈现着“巷子里的老重庆生活”;占地13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将成为集影视、文创、新媒体运营等于一体的主题产业园;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将以湖广会馆为主体,重现明清移民建筑风貌;枇杷山-燕子岩-飞机码头传统风貌区,具有与洪崖洞相似的邻长江、典型山地建筑风貌……

在母城文化展示区的打造过程中,我区采取“串珠成链”策略,将一个个历史文脉串联起来,同时对串联各大传统风貌区的解放东西路和长滨路进行包括外立面整治、景观提升和业态调整等在内的高品质打造,让渝中蝶变与新生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母城文化展示区为代表的下半城将在情怀和记忆中“新生”,与现代时尚的上半城交相辉映,成为渝中绚烂的城市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