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乘坐轮椅通过无障碍电梯进入重庆美术馆参观。 记者 王 欢 摄
小旅馆经营者与社区签订安全文明公约。 记者 刘 侃 摄
“彩绘墙”成大井巷社区“风景线”。 记者 李传芳 摄
市民从解放碑步行街融入文明创建公益宣传的绿植景观前走过。 记者 王 欢 摄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随着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整改提升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渝中,只需稍加留意,就可以感受到“文明”带来的细小而显著的变化——闯红灯横穿马路的人少了,穿着红马甲的交通志愿者多了;大街上乱扔的垃圾少了,小巷里充满趣味的文明宣传涂鸦多了……全民参与文明城区创建的温暖场景随处可见。
一部电梯 精准服务畅通残疾观众观展“路”
12月1日,重庆美术馆收到了一面锦旗,内容是“为社会创造文明生活的典范 为观众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锦旗”上提到的“细致服务”,是重庆美术馆开通无障碍电梯,方便残疾人看展的暖心之举。
这面锦旗出自高旭、邹蜜等几位残疾人朋友之手。“我家就在解放碑附近,这些年解放碑变化很大,不少公共文化场所都开通了无障碍通道,好几次看到重庆美术馆展览的宣传,内心是渴望去看的,但苦于台阶太高只好作罢。这个时候我总在想,要是有部无障碍电梯就好了。”高旭告诉记者,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重庆美术馆反映了这一诉求。
让高旭没想到的是,这一建议引起了重庆美术馆的高度重视,随即与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商议解决方案。
“重庆美术馆无障碍电梯原本在2013年修建时就有考虑,但因为所有权属关系等原因一直没有通过验收。”重庆美术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多方协调后,美术馆对电梯进行了维护,于10月底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目前,前往重庆美术馆观展的轮椅使用者可以经由国泰广场无障碍通道,直接乘坐无障碍电梯前往展厅。
“亲临展览现场,闻着空气中淡淡的墨香,想象着艺术家创作的场景,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是网上观展一百遍都不能比拟的。”12月1日,高旭与残疾人朋友一起,参观了重庆美术馆最新展览《2020重庆画院艺术家年度作品展》和《在长安——陕西中国画十二架作品展》。
考虑到无障碍电梯处于露天环境,管理难度较大。高旭建议,重庆美术馆可采取精准服务管理办法,在无障碍电梯处、大门梯坎旁等醒目位置留下无障碍服务电话,这一建议也得到了重庆美术馆的采纳。
“精准化服务观众,方便市民愉快观展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重庆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尽可能多的策划组织高品质展览,吸引市民到馆畅享艺术之旅,体验美好生活。
一间旅店 在“小”场所展“大”文明
“文明城区创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会继续做好分内事,守好‘一亩三分地’。”12月7日,与南纪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签订小旅馆安全文明公约后,在辖区经营小旅馆的李圆江如是说。
旅馆虽然“小”,但却是城市“大”文明的缩影。在解放西路社区,分布着近20家小旅馆,加强小旅馆管理,展现其新面貌是文明城区内核的重要体现。当天,解放西路社区同辖区10余家小旅馆经营者签订《解放西路社区“小旅馆”安全文明公约》,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加强规范经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门前三包”、室内环境卫生等工作,助力城市文明形象提升。
除了加强小旅馆管理,社区还将与辖区内其他小场所经营者签订安全文明公约,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整改提升工作,展现“小”场所里的“大”文明。
一墙彩绘 用垃圾分类知识扮靓社区环境
近日,解放碑地区不少居民发现,家门口多了不少彩绘“涂鸦”。原来,这些彩绘涂鸦都是关于垃圾分类的文明宣传图画。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解放碑街道在辖区9个社区投放四分类垃圾桶45组,并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增设了厨余垃圾桶246个、其它垃圾桶237个,同时在辖区配齐、更新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引导牌、公示指引栏、集中投放点等1135个,初步实现了垃圾分类宣传、设施全覆盖。
近期,街道在区城管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将垃圾分类宣传与文明城区整改提升、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结合,着力提档升级大井巷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大井巷社区围墙、围栏、堡坎等区域,手绘相关垃圾分类宣传图案,在提升宣传氛围的同时,扮靓社区环境,潜移默化鼓励、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将文明行为变成自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