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渝中区七星岗天官府8号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又称郭沫若旧居)已于日前试开馆。“天官府”街名因明朝大臣蹇(jiǎn)义的府邸坐落于此而得名,街名沿用至今已有500余年。本建筑是国民政府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的内弟张营长的私宅,后让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作办公处所。
郭沫若领导下的第三厅和文工会见证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合作和斗争,也彰显了国难当头,文化人精诚合作为抗战奔走呐喊的精神,并以其广泛的影响力筑起了国统区文化界的战斗堡垒,成为文化抗战的引领者。
抗战期间,在周恩来等的直接领导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与进步人士积极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郭沫若及第三厅领导各界民众,宣传、组织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为维护团结、坚持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天官府8号正是这一时期抗日救亡宣传运动,维护团结、坚持抗战的重要纪念地;是开展民主团结运动的一处重要陪都遗址和历史纪念地,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2015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重要讲话,谈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时,他说:“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其中,他列举的现代文学大家,就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上长期从事领导工作的杰出战士郭沫若同志。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随着中国文化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滋生、蔓延,郭沫若便成为了被无端歪曲、抹黑的现代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事实上,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活跃于新中国的外交舞台,为发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大无畏、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更值得世人尊重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