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企业获评市级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 渝中区企业上市全面发力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渝中报 发布时间:2021-05-18 09:48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2020年6至10月,渝中区积极支持辖区重庆股转中心举办“掘金双城发现价值”——2020创投重庆发现金种子企业评选活动,动员包括重庆小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新红岭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千一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辖区优秀企业参评,引导创投资本、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流向优质创业企业,扩大企业上市储备库。

辖区多家优质企业不约而同地谋划上市绝非偶然。

记者从区金融办了解到,当前,在区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区企业上市步伐正在提速。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家(境内6家、境外3家),位居全市前列;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基础层7家、创新层2家);重庆OTC挂牌企业71家。全区拟挂牌上市储备企业19家,4家已开展尽调、股改等上市筹备工作,有望在2022年底前实现上市。累计推荐39家企业进入市级拟上市企业储备库,15家获评市级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

提速 渝中企业跑出上市加速度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渝中企业上市大事记。

2019年12月3日,重庆新大正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正物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鸣锣上市,成为重庆第一家、国内第二家登陆A股市场的物业服务企业。

2020年4月,香港上市企业中华国际以配股方式实现再融资1480万元人民币。

更多的渝中企业,则正向上市发起冲锋。

2018年7月,重庆诺趣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同年10月,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其后,接连传来好消息。

2020年,港力环保、渝欧股份2家企业由新三板基础层调整进入创新层。

新增重庆OTC科创板企业7家、孵化板企业17家、青创板企业3家。

2020年12月,渝中区重点拟上市企业千叶眼镜完成股份制改造,今年3月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拟于近期提交创业板IPO申报材料。

“到2022年末,我区计划新增上市企业3至5家,并形成丰富的拟上市资源梯队,鼓励已上市企业开展持续性再融资,突出主业、做精专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转变 从不想上市到寻求上市

企业积极谋划上市,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

来自市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上市公司总数不到80家,其中,沪深上市公司仅57家。这一数据,与拥有数百家上市公司的北京、广东和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存在较大差距。

尴尬现实的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过去,很多企业不愿意上市。”有关部门在走访接触企业中发现,过去,很多辖区企业对上市的观念是保守的:有的企业负责人由于认知不到位,看到上市后要定期披露企业信息,还要在诸多方面受到监管、限制,不愿意让公司上市;有的企业考虑到上市将面临的风险和成本,不愿上市;还有的企业,本来有条件上市,但因负责人不愿稀释股权,也不走上市这条路。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渝中区发布了《渝中区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近五年上市工作计划目标,将挖掘上市资源储备等12项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将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据此,渝中区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包括组建企业上市工作专班,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金融办等24个部门组成成员单位;成立“联系服务拟上市企业”与“办理上市相关政务服务事项”2个工作组,制定企业上市工作计划、上市企业联系服务名单、拟挂牌上市企业工作专班名单等,一企一专班全程跟踪服务,尽全力为企业的上市之路扫清障碍、给予支持。

为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渝中区围绕企业改制税收成本高等关键问题,制定《渝中区挂牌上市企业扶持办法》,为企业进入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提供不同标准的财政资金扶持,对在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重庆OTC成长板挂牌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扶持“大礼包”,切实降低挂牌上市成本。目前已累计为26家企业发放财政扶持资金2458万元。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专题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帮助企业对接股权投资机构,增强企业家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如今,不少辖区企业对上市充满了期待,而新大正物业便极好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作为一家专注城市公共服务与设施管理的老牌传统企业,新大正物业综合实力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稳定,但新大正物业并不满足于这种现状。

2019年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以来,新大正物业的形象和价值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建立了学校物业、公共物业、办公物业、商住物业、航空物业五大业态,物业管理服务面积近7000万平方米,并牵头编制团体标准《机场航站楼物业服务规范》,立志成为智慧城市公共物业服务领跑者。

共赢 多方合作催生一批新“种子”

渝中企业上市步伐提速,还源于深化多方合作,携手共赢,营造了企业上市的良好市场环境。

一家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落地渝中区以来,业务多向拓展,业绩增长较快,于2019年进入我市拟上市企业储备库,目前已开展尽职调查。区金融办陪同中新(重庆)项目管理局、重庆银保监局、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等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其成长历程、业务规模、发展规划等情况,对接推进企业赴新加坡上市有关事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培育后,该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行性强,将有可能成为全国首个借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通道赴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的保险类金融中介机构。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落地,政府完善扶持政策、深化多方合作,持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重庆企业上市的春天到来了。”辖区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2019年,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渝中区与安永签订协议,正式引入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及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至此,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在内的国际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全部落户渝中。

2020年,全市首家注册资本金超百亿元的金融法人总部机构,注册资金108亿的中银金融租赁项目顺利落户;组建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打造上海高金西部企业风险管理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

除了广交优质“新朋友”,渝中区还分别与农业银行、三峡银行、渣打银行、普华永道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老朋友”间的政企合作,全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血液供给,保障全区经济稳定运行,进一步为企业上市工作夯实金融支持保障。

同时,渝中区充分发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全市唯一、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作用,不断扩展和深化双方在资源培育、上市培训、信息互换等方面全方位、多领域、多层面的战略合作,为企业打造产业孵化平台;支持股转中心探索建立对接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合作机制,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地方资本市场体系。

愿上市、能上市、会上市的渝中企业正越来越多。按照全区工作计划目标,到2022年末,渝中区将争取新增上市企业3至5家,推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做大做强,为渝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