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 保企业实现稳就业 创新路促毕业生融入社会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12 08:58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2021年双城人才洽谈会走进重庆大学

市民在人力社保大厅办理业务

好未来(重庆)动画基地走进校园宣讲招聘

“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暨“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月直播活动

今年前8个月,渝中区在“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方面,交出了让老百姓满意的答卷: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5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182人,为4372名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会保险补贴2736万元。

“我们通过保企业,实现了稳就业;通过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了就业的质量。”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六稳”、“六保”中,渝中根据本区的实际,走出了一条“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路径。

保住企业 稳定增加就业岗位

企业是就业的载体,载体稳了、扩大了,就业就必定会稳定增加。

“与其他区不同,渝中区没有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主要靠服务业企业来支撑就业。”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说,由于服务业主要靠市场生存,因而稳定企业的难度较大。

但是,难度再大也要保。该负责人说,自去年疫情发生后,区里从政策扶持、服务解难等多方面发力,保住企业这一就业载体。

政策落地企业

稳定就业岗位

今年2月4日,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带队到唐氏药业,对留渝过年的首批18名市外户籍员工进行节日慰问,并向他们发放了留岗红包。

为了帮助企业留住员工,渝中区对符合条件的市外户籍留渝过年的员工,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留工补贴。

该政策的落地,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返岗稳岗就业。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对和平药房、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等3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节前区外的9836名务工人员,节后返岗率达99.97%。

渝中区人力社保部门坚持把相关的政策送进企业,一家一家向符合政策扶持的企业提供帮助,确保了政策的落地落实。如在渝中区的重庆新大正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获得了社会保险补贴144万元,惠及重点群体517人。

今年1—8月,渝中区发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留工补贴等共1751.29万元,涉及人员1.65万人。为1户企业和66户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81万元。

2020年,为621户中小企业发放“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26亿元,为2731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17亿元,共稳定岗位38.43万人。

服务覆盖企业

解决人才难题

保企业稳就业的同时,渝中区人力社保部门还主动上门,为企业做好服务,解决人才之需。

好未来(重庆)动画基地是渝中区今年新引进的一个服务业项目,这个项目的第一阶段就需要64名动漫制作人才。渝中区人力社保部门了解企业需求后,为其进行“私人定制”,联系多家高校,进行“专场选才”。

今年6月7日至10日,渝中区人力社保部门和好未来集团一起先后到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程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4场校园宣讲会。与此同时,还同步对接16所专业对口高校,线上发布招聘信息和宣讲视频。

通过这种“私人定制”的“专场选才”,好未来获得现场投递简历151份,从中筛选到了满意的人才。

上门为企业进行人才和就业服务,为企业解难,已成为渝中区人力社保部门的常态化工作。

今年7月中旬,连续两天出现重客隆超市员工到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咨询失业保险申领政策,这使中心敏锐地觉察到该超市有可能会有异常情况发生。

发现该问题后,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带着相关人员到重客隆超市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公司关店解聘员工情况,同时为公司细致解读失业保险和技能培训政策,为员工进行重新求职信息登记。

针对解聘职工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从事销售工作的实际,中心各科室密切配合,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并提供了从领取失业待遇到技能培训再到上岗就业的一条龙超实在的帮扶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还对173家主要企业进行常态化用工信息的监测,掌握用工情况和缺口,以便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员工技能提高

就业质量提升

除了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渝中区还努力从提升企业就业人员技能、提高就业质量方面来稳定和增加就业。

培训机构是技能培训的基础。渝中区全面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了强有力的技能培训提升服务体系。

今年,渝中区新审批民办培训机构6家。目前,全区培训机构的总量已达到73家,其中市级25家、区级48家。

今年以来,渝中区还深入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并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就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目前,已培训1.51万人,发放培训补贴2940万元,并完成了技能人才评价1.07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获证649人次。

与此同时,渝中区还从规范市场秩序入手,做好就业服务。区里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保障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已连续7年获得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职业中介许可和人力资源服务备案制度,推行自贸区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激发就业服务市场主体活力。今年新审批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家,全区的总数已达到124家。

技能培训提升了就业人员的能力,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保证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在发展中有了人力的保障,得以稳定发展,从而又返过来促进渝中区的就业。

创新路径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就业服务的重点之一。渝中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通过创新就业路径,确保到年底时,全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1185家青年见习基地

打通就业渠道

从四川外国语大学管理学专业毕业的幸攀到重庆百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见习后,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公司认可,被公司正式留用,实现了就业。

目前,重庆百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开发岗位110个,已有152名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见习,其中66名见习生合格留用,在公司正式就业。

杨菊林从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工学专业毕业后,来到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见习,也已被正式留用就业。目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开发见习岗位733个,621人见习合格,在公司留用就业。

通过青年见习基地,吸收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找到适宜自己就业的岗位,从而实现就业,这是渝中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有效路径。

“今年以来,我们全区新增备案见习基地197家。”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说,目前,全区已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185家,提供见习岗位3493个,组织了1801名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参加见习。

在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这条路径中,渝中区制定了扶持补贴政策。对见习人员,要求基地企业必须按每月薪酬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按时支付见习人员待遇。同时,在见习结束后,区里又按照每人每月1300元标准,及时给予见习单位补贴,并一次性补贴每人100元意外险保险费。今年以来,渝中区已累计发放就业见习补贴860万元。

拓宽新就业形态渠道

帮助毕业生就业

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时,渝中区还努力拓宽新就业形态的渠道。

去年下半年,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求职信,写信人叫曾琪,是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琪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三好学生标兵等奖项和称号。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毕业生却因小腿残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看到曾琪的简历,不少用人单位都愿意接纳她,但一到面试时,又会因其腿部残疾而拒绝聘用。

收到这封求职信并了解曾琪的具体情况后,中心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全力进行帮扶。中心主要领导带队上门服务,帮助她办理了求职补贴,并推荐了工作和见习岗位,但都没有成功。

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却没有放弃,最后从新就业形态中找到了一条路径。中心工作人员到曾琪家中,给她提出居家办公的建议,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她进行了居家工作岗位的选择和推介。渐渐地,她开始尝试线上教育工作。

现在的曾琪,已在新就业形态中实现了就业,除了在一家考研机构做视频课外,还通过网络平台,成为了一名新媒体书评人,靠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实现了就业。

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中,渝中区还引导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全区已建立专业的创业导师库和本级项目库,建设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今年以来,已成功孵化企业67家,带动就业254人。

图片由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