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中区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090.9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亿元、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23.5%。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千方百计保稳促增添后劲,经济运行趋势与全市基本保持一致,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从经济增速指标看,受全球疫情反复等外部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国、全市经济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渝中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总体趋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中心城区中回落幅度最低,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从产业发展来看,金融、商贸等支柱产业稳定发力,存贷款余额1.15万亿元,占全市12.9%,其中贷款余额6098.1亿元,同比增长20.2%,中心城区排名第一。商贸方面,围绕知名商圈建设引品牌、塑场景、促消费,全域消费稳步回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8.8%、14.5%、25.8%、27.6%。
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文化旅游、专业服务、数字经济、大健康等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持续释放经济新动能,规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5%。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全区以“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以市、区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抓好统筹调度,完成重点项目投资约108亿元。其中“两江四岸”东储段岸线提升顺利完工,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解放碑-十八梯消费大道主体完工,陆海国际中心核心筒封顶,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得到好评。
抓谋划、促合作,前三季度,重大规划战略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梳理细化了行动方案105项具体任务,落地落实川渝税务征管一体化等一批公共服务协同事项,推动实现首次川渝跨省远程异地评标。“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开展巫溪对口帮扶,累计消费帮扶1600万元。“人文渝中”建设加速推进,“红色三岩”系统提升工程完工56个,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新入驻60余个品牌商家,十八梯、白象街传统风貌区焕新亮相,国庆期间人流量近百万人次。
市场投资活力也不断增强。今年,全区招商引资有质有量,引进正威国际第二总部等“招大引强”项目77个,完成年度计划的77%,市外正式合同额552.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精细精准育商扶商,完善市场主体储备、培育、扶持机制,储备潜在规上企业200余家,已入库规上企业14家,规上企业总数达1456家。用心用力安商稳商,健全“三方联系”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00余件。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渝中市场主体总数达12169家。
接下来,全区上下将继续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