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通报会,就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10月27日,全区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完成年度目标的81.4%;PM2.5平均浓度31μ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臭氧超标天数、臭氧浓度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
在保护水环境方面,渝中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河长制条例》,贯彻落实全市总河长1号、2号、3号令,排查建档沿江排口68个,推进“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和规范管理,对30个排口建设在线监测设施,实现远程实时监管。推进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在线监测监管,实现在线监测46家。“两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质总体达到II类标准,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在解决噪声、油烟等突出扰民问题方面,渝中积极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工作,共完成“三参数”油烟在线监测100家、油烟快检500家次、油烟监督监测39家次,接办油烟投诉253件,着力解决油烟扰民突出问题;严格噪声污染管控,1-9月,查处工地违法夜间施工4件,处理各类噪声投诉2700余件,努力解决群众“睡眠之忧”。
“今年以来,渝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谓亮点多多。”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茓誉介绍,渝中在全市率先推进汽修业VOCs深度治理、开展柴油客车尾气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双降”、进行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建设、开展居民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试点。同时,探索餐饮油烟监管新模式,推进绿色治理创新示范,“两江”渝中段和饮用水源地实现智慧化监管全覆盖,建成全区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