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喊我们拆雨棚的时候,我还不理解。后来雨棚拆了,防盗网开了逃生口,大家心头都踏实了。”住在渝中区解放碑街道达美花园的彰先华说,刚开始整治可燃雨棚和突出外墙防护网的时候,一些老邻居对此有情绪,通过部门和街道不停做工作,现在出来的效果大家很满意。
可燃雨棚和突出外墙防护网整治历来是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群众有需求、“用惯了”,一方面是存在火灾隐患,不得不整、不能不整。渝中区从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出发,攻坚克难,在今年4月启动落实全市高层建筑可燃雨棚和突出外墙防护网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将多层建筑可燃雨棚整治一并纳入。据区安办介绍,截至10月底,全区共完成可燃雨棚整治10.1万户、突出外墙防护网整治10.5万户,其中可燃雨棚整治总量全市第一,专项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
从抵触到“超额完成”,渝中区用了三步。
化龙桥街道建设新村老旧单体楼栋多,早年间,居民多自发安装了传统雨棚和突出外墙防护网,存在安全隐患、增大了救援难度不说,雨棚不隔音的问题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为了让居民意识到工作的紧迫性,相关部门、街道首先采用“正反”结合下好宣导“先手棋”,最大限度争取支持。
据渝中区安办介绍,渝中区着力强化工作统筹,将宣传发动工作做在前面,率先由区住房城市建委、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渝中区可燃雨棚和突出外墙防护网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的通告》,广泛张贴发放政策宣传资料,营造氛围;依托“五长制+网格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发挥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员力量,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再通过巡查喊话、院坝恳谈、重点谈心,摸清底数,分类建立台账,阐明隐患危害,周知法律义务。
“大家来看一看这个视频,这是加州花园发生的火灾,十几层都可见明火。我们大多数住户安装的雨棚就是可燃的,万一哪天燃起来了,防盗网还把我们困住了,后果不堪设想。”在化龙桥街道楼院、院坝会上,大家簇拥着,发出阵阵感叹。最终,18户居民自行拆除了家中可燃雨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趁热打铁,渝中区分批次推进集中整治。为圆满完成任务,各街道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开展工作。例如,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大坪街道单独选聘了监理单位,对整治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和工程量计量;上清寺街道为过路行人发放了安全帽。考虑到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石油路街道由社区出面议价“团购”,引入多家阻燃雨棚安装厂家,方便居民自行恢复,赢得点赞。
“集中整治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结束。”渝中区安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制定的行动方案中,可燃雨棚和突出外墙防护网整治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确保长效常态。
为了巩固专项整治效果,渝中区同步展开市场治理,由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雨棚和外墙防护网制作告知书》,倡导阻燃雨棚的生产、销售和安装,要求生产安装门店签署制作承诺书,严禁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阻燃雨棚进入市场。区安办牵头开展专项督查,常态化日周月工作制度,从源头治理,将安全工作抓在平常,严在经常,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