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获得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督查激励表彰后,6月25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渝中区再次载誉而归,获评“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高效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提升旅游城市影响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区县”,成为文旅领域获得督查激励的“五朵金花”之一。
据了解,本次激励的政策红利包括:将获得市文化旅游委优先推荐参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优先纳入相应的市级品牌创建名单;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支持激励等政策红利。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渝中区始终坚持在夯实旅游服务质量基础、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培育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智慧赋能旅游市场提升上下功夫、出实招,全区文旅产业活力迸发,旅游窗口形象深入人心。
深化智慧旅游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试点
无数实践证明,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质量是一座文旅城市最过硬的口碑。笃行这一点,近年来,渝中区坚持标准化引领,夯实旅游服务质量基础,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便捷化方面,渝中区在提档升级景区环境、优化旅游大巴线路、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深化“智慧旅游”建设,建成了旅游大数据中心、实时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实现A级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网络预约购票全覆盖;开发建设了“一键游渝中”,为游客提供集在线消费、智能导航、智能导游多功能于一体的整合型智能出行服务工具;开发“扫码阅读母城渝中”微信小程序,让安静的文物开口说话,成为全市文旅融合创新示范案例。
在专业化方面,渝中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市场主体作用,把专业人才培养放在了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协会、企业开展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竞赛、继续教育培训,实施金牌导游培训项目,将特级、高级导游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
今年以来,区旅游协会、区导游协会举办培训246场次,参培导游员3600余人次,292名中高级人才纳入人才库。2021年,渝中区旅游协会获评全国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导游词讲解大赛上,渝中区选手连续三年获得冠军。
采取“三调联动” 做实信用管理
高效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 也是重庆都市旅游的主要承载地。全区文化旅游企业、A级景区、星级饭店、热门旅游打卡地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旅行社数量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庞大的市场主体在繁荣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规范市场主体,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渝中区综合运用信用手段为文化和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加大“信用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和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渝中区“文旅贷”,由区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保障“文旅贷”发放。
同时,针对时有发生的文旅纠纷,渝中区建立“三调联动”投诉处理机制,实现旅游投诉纠纷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及司法调解三者深度融合、高效办理。在行政调解方面,渝中区旅游投诉中心受理群工系统、电话、来访等各类旅游投诉,积极做好诉转案工作;在人民调解方面,渝中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抽调2名调解员常驻区旅游投诉中心办公,调查核实证据不足的旅游投诉纠纷,快速处置旅游投诉纠纷;在司法调解方面,渝中区人民法院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入驻旅游投诉中心,由法官、人民调解员、行政执法人员参与复杂的旅游纠纷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2021年,渝中区旅游投诉中心调解成功率达 92%,挽回游客经济损失230余万元。其中,成功调解的一起关于26名家长投诉某旅游公司研学旅游纠纷一案,在最高人民法院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进行了通报肯定。
优化市场供给 做靓特色品牌
提升旅游城市影响力
持续特色化、高品质旅游市场供给对提升旅游城市活力不可或缺。
近年来,渝中区以“两江四岸”为核心,坚持全域导向与重点突破,亮化“山城”“江城”“半岛”特色,提质升级一批山城公园、传统景区及热门景点,涌现出了“长嘉汇”大景区渝中片区、“红色三岩”文化公园、“大鹅岭”景区、开往春天的列车、重庆云端之眼、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文旅消费集聚区等一大批文旅品牌。
在此基础上,渝中区成功创建解放碑—洪崖洞、贰厂文创街区两个国家首批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重庆母城文化旅游集聚示范园区、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两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荣获新华网“2021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提升”“2021文化旅游优选”、“2020-2021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金峰奖。
同时,文商旅融合发展也是一大亮点。渝中区秉持跨界融合开放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将旅游服务与公共文化空间、文物历史建筑、商业业态融合,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广会馆、曾家岩书院等2处活化利用案例作为优秀案例首批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渝中区市级非遗项目“赵氏雷火灸”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山城巷、解放碑、中山四路等游客聚集地常态化举办展览、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李子坝、十八梯等热门旅游目的地新建7个渝中区图书馆分馆,鹅岭公园、解放碑游客中心、沧白路游客中心等新建图书漂流站等,成为渝中文旅市场又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