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档案馆新馆开馆。
9月15日,渝中区档案馆新馆正式开馆投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李小平出席并为渝中区档案馆颁授绿色档案馆奖牌,市档案馆副馆长金鸿、渝中区委副书记黄孝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卫强、副区长高琳、区政协副主席唐点权参加开馆仪式,参观“母城记忆——跟着档案看渝中陈列”。
母城记忆——跟着档案看渝中陈列。
据了解,重庆市渝中区档案馆成立于1978年,新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馆藏档案499个全宗、35.6万卷、21.2万件,是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位一体”的国家二级档案馆、重庆市一级档案馆。今年8月,渝中区档案馆新馆顺利通过了绿色档案馆建筑设计标识形式审查和专业审查,被国家档案局评定为绿色档案馆,成为全国第二家、中西部地区首家绿色档案馆建筑。
李小平在讲话中表示,重庆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很多都收藏在渝中区档案馆,这是全市和渝中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渝中区档案馆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形成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档案工作成果和典型案例。希望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收齐、藏好、管住、用活”工作要求,加快创建数字档案馆,以一流的技术设施,创一流的管理水平,树一流的服务质量,努力在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更大的档案力量。
黄孝明在致辞中强调,新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渝中档案事业又掀开了新的一页。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把握旗帜鲜明讲政治第一要求,压紧压实“党管档案”政治责任,用好用活档案资源,更好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要始终秉承档案惠民,全面提升档案服务群众和社会发展能效,努力把渝中区档案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地标。要始终坚持创新赋能,持续深化“1+3+N”智慧档案平台建设,推动渝中档案事业绿色发展,聚力打造出更多具有渝中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档案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渝中档案贡献。